力壓上代i7與本代R7,i5-13600K把牙膏管踩爆了!

大家好,我是黃昏百分百,很高興獲得了英特爾13代酷睿處理器的首測邀請,其實之前的10代酷睿與11代酷睿,我也參與了首測,當時測試的都是旗艦級的i9-11900K與i9-12900K,實在是有些膩了。這次我專門申請來測試價格更加親民的酷睿 i5-13600K,另外,我手裏剛好有之前零元購來的12代酷睿i7-12700KF。兩款CPU都是總共20線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參數上進步巨大的13代酷睿,能否本代i5戰平上代i7。

好了,廢話不再多說,我們開車吧。

本次測試CPU詳細參數

本次測試的13代酷睿 i5-13600K共有6個性能核(P核)與8個能效核(E核),其中性能核支持多線程技術,而能效核只能單線程工作,因此其爲一款14核20線程的CPU;其性能核基準時鐘頻率3.5GHz,最大睿頻爲5.1GHz;能效核基礎時鐘頻率2.6GHz,最大睿頻3.9GHz。

而作爲對照組的12代酷睿 i7-12700KF共有8個性能核(P核)與4個能效核(E核),同意,其性能核支持多線程技術,而能效核只能單線程工作,因此其爲一款12核20線程的CPU;其性能核基準時鐘頻率3.6GHz,最大睿頻爲4.9GHz;能效核基礎時鐘頻率2.7GHz,最大睿頻3.8GHz。

雖然兩款CPU都是20線程,不過i7-12700KF是8個大核,而i5-13600K僅有6個大核,而頻率方面,i5-13600K略高一點,但也相差不大,所以兩款CPU在參數方面真的可以說不分伯仲,至於哪款更強,只能偶實踐出真知了。

另外,因爲上個月我也獲邀參與了AMD 銳龍7000系的媒體首測,保留了大量的CPU實測數據,所以這裏也將其參數都放在這,供各位參考。

主要測試硬件簡介

最近不僅intel與AMD發佈了新一代的CPU,英偉達也發佈了全新的,採用ADA架構的RTX 40系顯卡,我也有幸參與到了RTX 4090的媒體首測中。所以在這次測試中,我也採用了最新的顯卡以及intel的最新款主板Z790,這裏請允許我爲這兩款硬件做一下間接。

七彩虹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 簡介

▲本次裝機使用的是七彩虹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主板,CVN系列是七彩虹從航母外觀中獲得了設計靈感,以上層水準的用料與高端的散熱裝甲以主攻中高端消費級市場的次旗艦系列。本代CVN系列主板更是弄弄的硬核軍事風,還以各種軍艦作爲中文名,比如我這款便叫作巡洋艦,反正用了七彩虹CVN的主板,大家就都是船長了。

▲看一個主板的做工和用料,首先肯定是要看它的供電部分,穩定的供電是所有的硬件穩定運行的保證。在CPU的供電上,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採用的是16+1+1相F.C.C鐵素體電感供電,配備了55A大電流大的L.R.T 8腳MOS,可以在保證自身供電穩定性的同時降低電感線圈對其它元件的干擾。10K黑金固態電容提供穩定的濾波效果,又沒有爆漿危險,用料上還是可以的。

▲另外,得益於13代酷睿在PCI-E帶寬上的大幅提升,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提供了4個M.2 SSD接口,均爲PCI-E 4.0 x4規格,其中最上方的接口爲CPU直連。PCI-E 拓展槽方面則提供了PCI-E 5.0 x16 一個、PCI-E 4.0 x4 兩個,以及PCI-E 3.0 x1 兩個。其中兩個PCI-E顯卡接口均配備了不鏽鋼加固裝甲,可以裝比較重的顯卡而無需擔心壓壞主板。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在供電,芯片組,以及3塊SSD的部位均使用了厚實的全覆蓋散熱裝甲,這也是我認爲CVN系列主板性價比高的原因,它能夠在一個相對低廉的價位上提供接近於高端主板的用料。

▲主板IO方面,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使用了很多品牌只在高端主板上纔會搭載的一體式IO護甲,使其裝機更加方便,主板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護。而IO接口方面,除了主板必備的音頻接口,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還提供了USB3.2 Gen2(10Gbps)接口與USB3.2 Gen2x2 Type-C(20Gbps)各一個,USB 3.2 Gen1(5Gbps) 接口4個,USB 2.0接口2個,HDMI 2.1、DP1.4、2.5G有線網口各一個,另外還搭載了支持WiFi 6的無線網卡。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90 Neptune OC

▲國內顯卡第一品牌七彩虹旗下旗艦子品牌iGame共有兩個頂級系列,分別是使用風冷散熱的Vulcan 火神與使用水冷散熱的Neptune 水神。RTX 40系的iGame Neptune顯卡從30系的黑色變爲白色,iGame Neptune的標誌性特徵由圓環形的海洋之眼進化成爲了雙波浪曲線,更重要的是,iGame GeForce RTX 4090 Neptune OC搭載了360冷排,散熱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iGame GeForce RTX 4090 Neptune OC採用了英偉達最新的ADA架構,由TSMC的4N工藝製成,共有16384個CUDA核心,基礎核心頻率爲2520MHz,一鍵超頻核心頻率爲2540MHz,結合着超強的散熱能力,超頻潛力甚至可達3GHz。另外,24GB的超大GDDR6X也爲8K遊戲與生產力軟件提供了足夠的性能潛力。

簡單來說,這是目前最強大的顯卡之一,且只比公版貴2000元,性價比極高,有預算的朋友,入這款準沒錯。

SSD Lexar雷克沙 NM800PRO

▲SSD 固態硬盤則採用的是Lexar雷克沙 PCIe 4.0固態中的高端款NM800PRO 1TB版本,其標稱讀取速度高達7500MB/s,標稱寫入速度6500MB/s。

▲在Crystal Disk Mark實測中,Laxer雷克沙 NM800PRO的順序讀取速度爲7443MB/s,順序寫入速度爲6378MB/s,尤其是其7400MB/s以上的讀取速度,絕對屬於目前PCIe 4.0 SSD的第一梯隊,可以保證本次顯卡的遊戲測試部分,SSD不會成爲性能瓶頸。

▲另外,Laxer雷克沙 NM800PRO採用12nm先進製程主控,PCB佈局更緊湊,最大支持2TB容量,同時還擁有散熱馬甲版本銷售,因此適用主板更加多元化。

CPU性能測試

在CPU的各項單項測試中,我不僅會將兩款intel的CPU性能列出,還會將前幾天我測試AMD的銳龍7000系CPU的性能也列在圖表中,供各位參考。

CPU-Z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測試CPU-Z的跑分。

▲CPU-Z 單核成績方面,intel i5-13600K的得分居然是全場最高的,爲821分,而i7-12700KF得分763分,與銳龍5 7600X的得分基本相同。

AMD 銳龍7000系CPU方面,銳龍9 7950X得分776,銳龍9 7900X得分790,銳龍7 7700X則分別爲744,銳龍5 7600X得分762。

可見,在單核性能方面雖然AMD 銳龍7000系CPU相對上代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已經追上了12代酷睿的性能,不過在性能同樣具有明顯提升的13代酷睿面前,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CPU-Z 多核成績方面,6大核8小核的 intel i5-13600K 得分9912,比8大核4小核的i7-12700KF的得分7320還要高,看來超線程技術帶來的多線程相較於物理核心帶來的真·線程還是有一定性能差距的。

作爲參考的AMD CPU方面,銳龍9 7950X得分15725.4,銳龍9 7900X得分11726.2,銳龍7 7700X則分別爲7910.6,銳龍5 7600X得分5981.2。 intel i5-13600K的得分位於銳龍7 7700X與銳龍9 7900X之間。

Cinebench R23

緊接着我們再來看一下幾款CPU的Cinebench R23跑分,Cinebench R23是一個跨平臺的測試套件,用於測試計算機的硬件功能。它可以用於測試Cinema 4D在多個CPU內核上的3D建模,動畫,運動圖形和渲染性能。該程序“針對特定領域,更適合高端臺式機和工作站平臺”。Cinebench通常用於顯示CPU性能。

▲Cinebench R23 單核成績方面,intel i5-13600K的得分依舊是全場最高的,爲2011分,而i7-12700KF得分1823分,居然是全場最低的。

作爲參考的AMD CPU方面,AMD 銳龍9 7950X得分1994分,與intel 酷睿 i9-12900K打平,銳龍9 7900X得分1969,銳龍7 7700X則分別爲1913,銳龍5 7600X得分1923。

全部6款CPU中,只有intel i7-12700KF的最大時鐘頻率沒有超過5.0GHz,因此我猜測,頻率能否超過5.0GHz應該對Cinebench R23的得分有很大的影響,之前我測試intel i5-12490F超外頻上5.0GHz的之後,Cinebench R23的得分也獲得了明顯的提升。

▲Cinebench R23 多核成績方面,intel i5-13600K的得分24166分,依舊比i7-12700KF的得分22779高出6%。

作爲參考的AMD CPU方面,AMD 銳龍9 7950X多核成績爲37549分,銳龍9 7900X得分27884,銳龍7 7700X則分別爲19723,銳龍5 7600X得分14878。

i5-13600K與i7-12700KF均爲20線程,得分均高於8核16線程的AMD R7-7700X而低於12核24線程 R9-7900X。可見在頻率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線程數還是對多核心性能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CPU PROFILE

3DMark CPU PROFILE是3DMark最新推出的CPU性能測試工具,其優點是可以分別測試單線程、2線程、4線程、8線程、16線程與最大線程時的CPU性能,以方便不同CPU之間的比較。本次將注意力集中在單線程性能與全線程性能。

▲在單線程方面,intel i5-13600K的得分10894分,與AMD R9-7900X基本打平,遠超i7-12700KF的1011分。

作爲參考的AMD CPU方面,AMD 銳龍9 7950X得分1109分,AMD 銳龍9 7900X得分1092分,AMD 銳龍7 7700X得分1086分,AMD 銳龍5 7600X得分1082分。

▲在全線程時,intel i5-13600K得分10336分,intel i7-12700KF得分10152分,AMD 銳龍9 7950X得分16805分,AMD 銳龍9 7900X得分12898分,AMD 銳龍7 7700X得分9293分,AMD 銳龍5 7600X得分7315分。

兩款20線程的 intel CPU得分同樣位於AMD R7-7700X與R9-7900X之間,與CPU-Z以及CineBench多核成績得出的結論相同。

V-Ray Benchmark

測試完了CPU的基礎性能,我們再來測試一下這兩款CPU的數字內容創作能力吧。測試的軟件爲V-Ray 5 Benchmark吧, 其中的V-Ray CPU 測試用於測試CPU的渲染速度。

▲intel i5-13600K得分16456分,比intel i7-12700KF的得分10152分高出2.9%,兩款CPU的得分不出意外的依舊位於AMD R7-7700X與R9-7900X之間。

作爲參考的AMD CPU方面,銳龍9 7950X的V-Ray CPU 測試得分爲29028,而AMD 銳龍7 7700X的V-Ray CPU 測試得分爲14610。

可見,線程數是影響CPU渲染速度的最重要因素。

內存能力測試

▲七彩虹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官方標稱內存支持OC 6600MHz,不過目前市面上XMP 頻率6600MHz的內存太少了,所以這裏我專門選擇了十銓(Team)的 DELTA DDR5 6400MHz,其支持intel XMP 3.0技術,可以一鍵超頻至6400MHz,而且搭載了On-die ECC儲存機制,可以使系統運行更穩定。

▲除了本次使用的黑色款,十銓(Team) DELTA DDR5還有白色可選,以適應不同的裝機風格。

AIDA64內存性能測試

▲在十銓(Team) DELTA DDR5的 XMP頻率與時序6400MHz CL40-49-40-84時,i7-12700KF的內存讀取速度爲90153 MB/s,寫入速度爲84289 MB/s,複製速度爲 82493 MB/s,延遲爲72.7 ns。

i5-13600K的內存讀取速度爲93694 MB/s,寫入速度爲86690 MB/s,複製速度爲 86901 MB/s,延遲爲70.2 ns,速度相較12代酷睿分別提升了4%,3%,5%,延遲也有小幅下降(2.5ns)。

可見,13代酷睿處理器可以更好的發揮內存的性能,因此選購一款高頻率的DDR5內存是很不錯的。

7Zip 文件基準測試

電腦軟件的安裝包實際上都是壓縮文件,遊戲中的很多文件也都是以壓縮包的形式存在的,所以電腦解壓縮的性能無論對遊戲還是辦公都很重要,電腦的壓縮與解壓縮性能則與CPU與內存的性能關係最大,所以這裏使用控制變量法,保持內存參數不變,看看兩款CPU的壓縮與解壓縮性能。

▲i7-12700KF的壓縮評分爲118 GIPS,解壓縮評分爲121 GIPS,總體評分119 GIPS。

▲i5-12700K的壓縮評分爲130 GIPS,解壓縮評分爲132 GIPS,總體評分131 GIPS。相較12代酷睿i7-12700KF分別提升了10%,9%,10%。

至此,我們基本可以獲得13代的酷睿i5,在性能上是要比12代酷睿i7還要強一些的,可以說是跨級碾壓了。

遊戲性能測試

單獨測試完了CPU的性能,我們再結合顯卡測試兩款CPU的整機性能測試,因爲AMD銳龍7000系列CPU解禁時RTX 4090性能尚未解禁,故當時用的是RTX 3080顯卡進行測試,與本次測試硬件差異過大,故本次不會將AMD CPU的遊戲數據列爲參考。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使用RTX 4090)

3DMARK專爲DirectX 12設計的Time Spy Extreme,Time Spy是一個DirectX 12 基準測試,支持原生新的API 功能,如異步計算,顯式多顯卡適配器技術和多線程,其測試分辨率爲2K,Time Spy Extreme則是將分辨率提升至4K的版本。

▲i7-12700KF的3DMark Time Spy得分爲32099分,其中顯卡得分37337分,CPU得分17884分。

▲i5-13600K的3DMark Time Spy得分爲32695分,其中顯卡得分37723分,CPU得分18627分。相較於i7-12700KF分別提升了2%,1%,4%。

▲i7-12700KF的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得分爲16254分,其中顯卡得分19998分,CPU得分7888分。

▲i5-13600K的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得分爲16309分,其中顯卡得分19963分,CPU得分8007分,兩款CPU得分基本相同。

3DMark Firestrike & 3DMark Firestrike Ultra

首先使用3DMark 適用於高性能遊戲電腦和超頻系統的 DirectX 11 基準測試Fire Strike來進行測試,而Fire Strike Ultra則是其4K分辨率版本。

▲i7-12700KF的3DMark Fire Strike得分爲48550分,其中顯卡得分84985分,物理得分36540分,綜合分13043。

▲i5-13600K的3DMark Fire Strike得分爲51435分,其中顯卡得分85512分,物理得分37098分,綜合分15088。相較於i7-12700KF分別提升了6%,1%,2%,16%。

可見,在1080P分辨率下,i5-13600K的遊戲性能要比12700KF強很多。

▲i7-12700KF的3DMark Fire Strike Ultra得分爲24352分,其中顯卡得分25773分,物理得分37226分,綜合分12605。

▲i5-13600K的3DMark Fire Strike Ultra得分爲25203分,其中顯卡得分25866分,物理得分37377分,綜合分14997。相較於i7-12700KF分別提升了3%,0%,0%,19%。

可見,在4K分辨率下,遊戲幀數的壓力依舊在顯卡這邊,CPU的影響並沒有在1080P分辨率下那麼大。

《古墓麗影:暗影》

▲感謝EPIC給我們送上了古墓麗影三部曲,暗影是其最後一部,CPU對顯卡性能釋放的影響,可以從《古墓麗影:暗影》的Benchmark中很好的表現出來,我們分別測試兩款CPU在1080P分辨率與4K分辨率下的性能差異。

▲在4K分辨率,光追最高,DLSS性能模式下,i7-12700KF+RTX 4090的平均幀率爲208,GPU受限爲45%。

i5-13600K+RTX 4090的平均幀率爲219,GPU受限爲52%,幀率有5%的提升,而且這裏還要說一句,iGame GeForce RTX 4090 Neptune OC真的是太太太強了,哪怕在4K分辨率下,無論是i7-12700KF還是i5-13600K都無法發揮其全部性能,所以強烈建議上13900K搭配這塊顯卡。

▲在1080分辨率,光追最高,DLSS質量模式下,i7-12700KF+RTX 4090的平均幀率爲232,GPU受限爲4%。

i5-13600K+RTX 4090的平均幀率爲252,GPU受限爲22%,20幀(9%)的提升可以說超級巨大了。

因此,如果你和我一樣擁有一塊RTX 4090,那麼我強烈建議你入手i9-13900K。因爲ADA架構的顯卡,實在是太強了。

PC Mark 10 電腦綜合性能測試

最後我們使用PCMark 10進行測試,它是含有一整套全面的測試項,涵蓋現代辦公場所中的各種任務,針對現代辦公的一個全面的 PC 基準測試。其標準版的測試內容涵蓋基礎任務,生產力,數字內容創作三個方面。

在測試中,i5-13600K的總得分要比i7-12700KF高6.1%,其中基礎任務高3.4%,生產力高5.1%,數字內容創作高5.3%,可以說依舊是全面超越。

總結

簡單來說,全新13代酷睿的性能提升非常強勁,i5-13600K不僅全面超越了上代酷睿i7-12700KF,也全面超越了AMD銳龍R5-7600X與R7-7700X,可以說是把牙膏擠爆了,所以簡單總結一句話吧:值得買!

好了,以上便是本篇測評的所有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是黃昏百分百,我們下次見。另外,我會在附錄中介紹,本次測試所使用的其它硬件。

本次測評硬件簡介

機箱 追風者(PHANTEKS) 518XTG 幻影白

▲這款機箱的模塊化成都非常高,基本上每一塊都可以拆卸或移動,走線時非常方便。

▲雖然這款機箱的兩側均爲玻璃製成,但因爲背面有着走線擋板的存在,哪怕不是理線高手,也可以把線藏得無影無形,做到眼不見則心不煩。

▲另外,同時支持雙360冷排,顯卡豎裝等,也使得這款顯卡成爲了數一數二的水冷顯卡、高端裝機的優選機箱。

電源 鑫谷崑崙 KL-1250G 冰山版

▲電源選用的是鑫谷的崑崙 KL-1250G冰山版,第一原因自然是它是白色的,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其是首批ATX 3.0電源。

▲ATX 3.0電源最明顯特徵便是其帶有原生12VHPWR 16針接口,無需轉換即可爲RTX 3090 Ti與RTX 4090這類PCIe 5.0標準的顯卡供電,崑崙還能夠提供12V三倍動態過載的能力,爲顯卡工作提供穩定的保障。這款鑫谷 崑崙 KL-1250G冰山版擁有兩個16針接口,可在600W,450W,300W,150W4個檔次爲不同級別的顯卡提供供電。

▲除此之外,它還提供了6個IDE/SATA供電接口,4個PCI-E供電接口與2個CPU供電接口,當然,主板的28PIN供電接口自然也不會缺席。

▲最後,這款電源達到了80 PLUS金牌標準,並擁有10年全球聯保,買得放心,用的安心。

水冷 鑫谷(Segotep)冰封360 ARGB 冰山版

▲選擇這款水冷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其是白色的,而且有着不俗的散熱能力。

▲最後,冷頭的顏色,也很好看。當然,鑫谷還有一款更強的崑崙360,那款可以同時爲CPU周邊的其它部件進行風冷散熱,只不過那款水冷的水管與冷排是黑色的,這裏便沒有選用。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