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2025年了,怎麼還有人在看永動機吧?”
前兩天在互聯網神遊時,偶然誤入了一個神祕的貼吧——“永動機吧”。

拜託,真的是很正經的貼吧,請注意斷句啊喂
儘管有關“民科”與“永動機”的討論已算是老生常談,但令我感到十分意外的是,在各路科普內容滿天飛的當下,“永動機吧”仍然能夠聚集一大批倔人,擱那沒日沒夜地鑽研着人類的科技極限。
與隔壁的“民科吧”相比,這兒雖然人很少,但學術氛圍卻相當濃郁,幾大學派林立,百家爭鳴、百舸爭流,誓要腳踩熱力學定律,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這也讓永動機吧就像是《三體》中那間“智子屏蔽室”一樣,一羣與世隔絕的人,創作出一個又一個震驚世界的理論。

而當我深入拜讀後才發現,現在的民科也玩上“抽象”了嗎?
吧里人纔多
雖然大家大概都知道永動機是啥,但咱還是例行慣例簡單介紹下。
永動機是指:“一種不需要外界輸入能量或者只需要一個初始能量就能永遠做功的機器,是一種僅存在於概念中的理想模型”。

在永動機的百年曆史沿革中,無數種第一類、第二類永動機都在經歷了研究與實踐後被推翻,讓永動機成爲了一種科學僞命題。換句話講,在人類現有的物理框架中,永動機就是一個永遠不可能被做出來的機器。

當一種概念被賦予“絕對”的否定後,那些撞南牆的勇敢,往往會被外界看作是一種愚蠢。出於善意,最初哪怕知道民科們提出的各種“理論”都是笑話,但大家依然願意秉持着真誠,耐心向他們解釋着其中的謬論與漏洞。
然而隨着接觸越來越多,民科“不聽不學不看”的槓精精神,還是徹底磨滅了他們最後的善良,也由此誕生了越來越多到吧裏找樂子的人。

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勇氣和自豪感
於是他們模仿那些大膽的“發明家”,紛紛提出了自己設想中的“永動機”,只是這些永動機越看越讓人覺得奇怪……
比如,找兩個互相聯通的傳送門,一罐香油(不揮發版)一個轉輪、一個小馬達、一個發動機。以液體從高處落差的力,帶動水車和小馬達發電,再經由低處傳送門傳回到高處,以此循環。

別問爲啥是香油,我也好奇,莫非發明家家裏是產香油的?帶動銷量?
又或者是在地球非同步軌道的衛星上,捆綁大量的線圈,通過線圈切割地磁場產生電流……雖然作爲一個文科生,我不太能搞懂其中的理論基礎,只是從這麼大的陣仗上來看,恐怕真得等三體人快到了那天,才能勉強有機會實踐。

而從以上案例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這些過於誇張化的創意,大多都是衝着整活找樂子來的,他們起初更願意將“永動機”的發明視爲一種調侃和玩笑,讓大家樂呵樂呵,然而隨着民科界的神人越來越多,這種玩笑也逐漸發展爲一種嘲笑和諷刺。
例如有人是演都不演了,發明了喫屎與排屎實現資源的自我內循環,從而達成永動機的效果。最初在接觸到那些諷刺民科的攻擊性語言時,我也會眉頭一皺,覺得是不是過了,但隨着看得案例多了以後,才深刻領悟到了那個道理:人在無語的時候真的會很無語。

什麼鬼推磨永動機,什麼太極八卦永動機
有時候我真的寧願相信,這些上了歲數的大爺們是領先版本,提前學會了互聯網的抽象與整活,但結果卻只能是:現實很殘酷啊。所以儘管我在寫稿時自信以上案例都是整活,但實際上心裏也沒啥底,畢竟“永動機吧”裏充滿奇蹟。


孤勇者
在互聯網的早期,因爲傳播媒介的限制,民科往往都是帶着他們的學術成果,盤踞在各大論壇、貼吧。儘管隨着時間的流逝,老一代民科們已垂垂老矣,但他們對於“永動機”的執着,卻也在短視頻時代留下了斑點痕跡。
一方面,在流量的催動下,那些老民科的家裏成爲了特別“觀光景點”,在他聲淚俱下的“表演”(也可能不是表演)中,他是被“牛頓定理”欺壓的悲情人物,那輛鏽跡斑斑的“永動機”,則是證明他曾反抗命運,爲人類謀福祉的豐碑。

只是在那些“參觀”的人看來,這些民科遺老更像是個“猴子”,那所謂一腔熱血的執着,也不過是醜態百出的小丑行爲。
在另一方面,別有用心者還將“永動機”視爲牟利工具,他們用“省電”“節能”等各種虛幻泡沫來包裝自己的機器,通過售賣、入股等方式,欺騙着一個又一個老年人。

他們的“永動機”往往都會有其他欺騙性的名稱,什麼量子發電機,XXX自動機等等,以此來躲避法律風險
最初我只是覺得好笑,怎麼可能會有人買這種一眼假的機器呢?這不是把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嘛,直到某天我看到購物軟件上萬銷量的“省電王”,我沉默了。

如今,隨着各類科普內容百花齊放,“永動機”早已褪去了他神祕的外衣,在歷史無數次的驗證過後,這個名詞已經逐漸脫離了科學討論的範疇,在各種娛樂化的薰陶中逐漸變爲了一種“符號”。

當永動機逐漸被大衆視爲一種不可能之物時,造永動機自然也成了一種不切實際的夢。而這種遙遠甚至有些荒誕的距離感,讓“永動機”逐漸成了互聯網時代的符號,這個符號的表層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娛樂化解讀。
比如黃油+貓就能夠實現生物永動機。

根據墨菲定律,黃油麪包在下落時會讓有黃油的一面先落地,而貓在半空中落地又會實現腳先落地的狀態,將兩者綁在一起,以此循環便出現了永遠不落地的“旋轉永動機”
比如詢問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如何能從死罪中獲生,答案恐怕只有讓他在監獄裏發明出永動機。
再向深處去探索,這種娛樂的背後藏着的是屬於勇者的浪漫。永動機所代表的是人類的終極幻想,當能源不再是有限的難題,當生產力得以全面解放,當構建人類認知的底層代碼被顛覆,世界的走向是好是壞,我們也全然不知。
雖然少了許多想跳過過程直達“永動機”的民科,但實際上人類社會一直走在尋找“永動機”的路上。

概念化一勞永逸的永動機不存在,但各種新能源的嘗試,同樣是我們走在路上的表現
或許驅動永動機的能源一直都存在,那是一種存在於人類內心的“固執”。無論是民科還是科學家,他們固執地不斷去探索“永動機”,這本身也是一種“永動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