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擱淺 2 應該是當今世界上最頂尖的電子遊戲。
如果有一個沒關注過遊戲領域的人,問我現在電子遊戲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我大概第一個給他展示的就是死亡擱淺 2。讓人驚掉下巴的畫面表現、電影級別的過場動畫、操作流暢、UI 炫酷、龐大的遊戲體量(且不水不罐頭)、甚至對配置要求也不高(標準版 PS5 能穩定的插值 4k60 幀),簡直是一個沒有短板的怪物級作品。
但是,如果是一個真正熱愛遊戲、真心覺得遊戲是第九藝術的玩家,讓我推薦一款能觸動內心最深層的神作,那死亡擱淺 2 的優先級將遠遠排在死亡擱淺 1 的後面。
這是一部外在比內在精緻的、很商業化的作品,就像是商業街上第一家 ins 風的網紅店,在這條街上其他店鋪都 low 得不行的時候,用超級精緻且有設計感的裝修把大家嚇一跳,然後走進去發現裏面賣的是當下最火的網紅食品。用餐體驗絕對不差,但真的趕不上那種能讓人心頭一暖、在心裏記很久並會反覆光顧的。
先說好的方面吧。
1. 可玩性
死亡擱淺 2 的 gameplay 可以說是一代的全面進化,不好用的 UI 全都改善了;不好開的載具全都變好開了;第一代到最後纔拿到的熱武器這代上來就給,而且還能不斷解鎖各種逆天武器;做支線任務提升各個節點的好感度給的獎勵都變有用了;更清楚的地圖、晝夜變換、隨身聽、不掉裝備的傳送全都給了。玩法上基本讓人挑不出刺了,我看到的批評聲音甚至是說路太好走了、敵人太好打了,沒有挑戰性……
後面有個任務要走四千多米,我也就走了 500 米
2. 畫面
這大概是當今世界上你能在電子遊戲裏見到的最好的畫面了,沙塵暴,地震,洪水,閃電,森林,山地,雪山,沙漠,夜空,機甲,怪獸,電影明星,全是一流中的一流,我實在沒什麼可說的。
還有一些地方會放上一些離譜的背景貼圖,巨大的月亮、星雲之類的。看預告我還很激動,以爲和劇情有關,會不會把格局上升到宇宙層面,沒想到就只是貼圖……
3. 音樂
我喜歡劇情裏反覆出現的那幾個旋律,以及開場的 minus sixty one,其他的真的沒啥記憶點,隨身聽我一次都沒用過,只能說像 Low Roar 那麼貼合這個系列的歌手真的太難找了,第二部的後期也會放幾個 low roar 的老歌,很驚喜,還是會起雞皮疙瘩,但其他的新歌真的沒啥感覺。
歌曲出現的時機也很奇怪,第一部會在開闊的地方放孤獨的音樂,在艱難險阻之後放舒緩的音樂,在前有絕景的時候放震撼的音樂;但第二部經常在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突然給我放首莫名其妙的歌,純伴奏唄?
4. 劇情
相比第一部,這一部的劇情散了很多,這件事兒有好有壞。好的地方在於,第一部玩起來很着急,一個個的都在謎語人,就是不好好說話,不直接把我想要的信息告訴我;而這一部沒有那種所有人都在努力解開的貫穿始終的謎團(第一部裏死亡擱淺的祕密),所以他們謎語人我沒什麼意見,我沒那麼想知道某個剛加入的成員的全部身世,整體劇情更好懂了。
但壞處就在,劇情推進的感覺也弱了很多,從一開始到最後,大家都只是爲了連接所有節點而跑來跑去,遇到危險就叫山姆去打怪,飛船壞了就讓山姆腿兒着去巨特麼遠的地方搬物資,遊戲的感覺很重;不像第一部,結識重要的 NPC 都會逐步揭示一些重大線索,有一些史詩感。
5. 批評
說到這裏,就要說第二部爲什麼不好了,就是這個“遊戲的感覺很重”。
玩死亡擱淺 1 的時候,真的會有非常強的代入感,雖然我的肉身在城市邊緣的昏暗寢室中,弓着身子、戴着廉價的有線耳機,但我精神上的體驗卻極度接近穿着厚重的靴子走在泥濘的山路上,頂着寒冷刺骨的時間雨,揹着人們賴以生存的貨物,在衆人的期盼中四肢並用地向隔了一整座山的節點城艱難前行,廣闊、美麗又危險的地表上,大概只有我一個活人。那種空靈、和對現實生活的抽離,令死亡擱淺 1 成了無法替代的東西,隔一段時間就會想念。
但玩死亡擱淺 2 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我就是在玩遊戲。我在控制着一個虛擬人物,在精美的開放世界中,花半小時從 A 點走到 B 點,就爲了看小島秀夫賞給我的一段不知所云的劇情。整個遊戲沒有那種渾然一體、遺世獨立的質感,感覺很娛樂、甚至有些空洞。
沒有說這段不好的意思,很有趣,很哇塞
空洞的問題體現在主旨上,第一部的“連接”主題講得非常飽滿而徹底,整部遊戲從遊玩到劇情都是所有人從因爲害怕而割裂,到因爲希望而連接,最後得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好處的故事,那種貫穿全篇的極致的孤獨感和主線最後山姆與這些夥伴的羈絆與溫暖形成無比鮮明的對比;
第二部講未來與希望,但我真沒覺得這和玩法乃至劇情有啥關係,就像是一個沒啥內核的公路片,一路認識認識人,遇到一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然後世界就被拯救了。 沒有貫穿全篇的主旨,也沒有深刻的思想碰撞。
不是說玩個遊戲還非得有主旨,而是上一部珠玉在前,想想這部的“Tomorrow”、” Rain“,明明是塑造很好的人物,卻因爲主旨的空洞,把雙關都浪費了,整個劇情看下來感覺這就僅僅是人物名字, 比起上一部的Bridges, Fragile, Die-hard man, 乃至 Higgs,顯得毫無靈氣和深度。
這一點真的非常關鍵,尤其是對於一代的粉絲。死亡擱淺 2 無疑是遊戲界的巨人,用驚人的技術力、人脈和項目管理能力端上來的一部鉅作,是個沒有短板的作品,但是問題就是他的主標題叫《死亡擱淺》,這就像是《2001 太空漫遊》的續作竟然是《銀河護衛隊》,雖然技術全面升級,受衆也廣了很多,歡樂又上頭,但系列老粉真的會覺得好可惜。
如果要達到我心中的完美,要麼把主題改回連接,就像宣傳海報上不斷強調的我們真的要連接嗎?小島秀夫的訪談確實說劇本初期就是這個方向(把第一部建立的連接再一點點切斷),但後面放棄了。要麼就再想一個新的主要玩法,來匹配未來和希望的主題,但這確實強人所難,我們也不會這麼快玩到這部作品。只能說是妥協的產物吧。
p.s. 有沒有人覺得死亡擱淺 1 和 2 的開場,擁有全遊戲最 nb 的畫面和音樂的演職人員名單部分,其實真的是實拍?我一開始看到有人這樣反駁也覺得他們是沒見過 3A 大作的井底之蛙,但我仔細看了看,真的不像是引擎渲染的,更像是實拍 + CG 合成了一些遊戲裏的元素上去。
這個拱門,遊戲中見過嗎?
這些開羅爾生物是不是有點兒太大了?
死亡擱淺 1 根本都沒有動態的雲和光照
這個精細程度很明顯不是遊戲引擎了吧
第一部直到靜止的圖變成動態(山姆騎摩托的遠景),第二部直到從石頭地面上推鏡頭到山姆的後背,似乎才真正變成遊戲引擎的實時渲染。如果是真的話,這種障眼法真的太巧妙了,幾乎騙過了所有人,尤其是信任遊戲的人。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