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秀夫:沒有1970大阪世博會就沒有合金裝備、死亡擱淺

小島秀夫是全球知名的遊戲製作人,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和深刻的社會主題聞名。他的代表作包括《合金裝備》系列和《死亡擱淺》,這些作品常常融合科幻、戰爭反思、人類連接等元素,深受玩家喜愛。在最近一期日本時尚生活雜誌《an-an》隨筆中,小島秀夫回顧了1970年大阪世博會對他人生的深刻影響。這篇隨筆不僅揭示了他童年經歷如何塑造其創作理念,還對比了即將結束的2025年大阪世博會,表達了一些遺憾。

1970年大阪世博會(正式名稱爲“日本萬國博覽會”)是日本戰後經濟騰飛的象徵,主題爲“人類的進步與和諧”。它吸引了超過6400萬參觀者,展示了當時最前沿的科技、建築和文化,如膠囊建築、月球岩石展出和未來城市構想。小島秀夫當時剛上小學,居住在博覽會場館附近,這讓他有機會多次前往參觀。他在隨筆中將這次經歷形容爲“決定性的一刻”,它不僅開啓了他對未來的想象力,還深刻影響了他的世界觀。

小島寫道:“我近距離感受了‘世界的未來與和諧’。”他特別提到與幾位日本文化和藝術大師的“相遇”——儘管這些“相遇”更多是象徵性的,通過他們的作品或展品。他將此比作“震撼心靈的‘第三類接觸’”。這些大師包括:

岡本太郎(Taro Okamoto):著名藝術家,他的標誌性雕塑“太陽之塔”成爲世博會的地標,象徵人類能量與未來。

小松左京(Sakyo Komatsu):科幻作家,其小說《日本沉沒》影響深遠。

丹下健三(Kenzo Tange):建築大師,設計了世博會的總體規劃,包括未來主義建築羣。他的作品體現了現代主義與和諧共存的理念。

黑川紀章(Kisho Kurokawa):另一位建築師,代表作是“膠囊塔”,預示了模塊化居住的未來。

小筱順子(Junko Koshino):時尚設計師,以大膽前衛的設計聞名。

森英惠(Hanae Mori):國際知名設計師,將日本傳統與西方時尚結合,象徵全球和諧。

小島秀夫將1970年世博會視爲他人生的“公元前後分界線”。他強調:“若沒有這次經歷,我對未來的感知方式與全球視野便無從形成。”這直接鏈接到他的創作:例如,《合金裝備》系列探討核武器、戰爭與和平的全球議題,而《死亡擱淺》則聚焦人類連接、隔離與未來的科技社會。這些主題都源於世博會帶來的“全球主義與未來主義”視野。

世博會的偉大之處,在小島看來,不僅限於尖端技術,更在於其包容性。它彙集了來自77個國家的展館,展示了“不同國家、種族、宗教、習俗與歷史的共存”。小島總結道:“它本身就是‘過去與未來’‘世界與和諧’的具象化體現。”這與他的遊戲哲學高度契合。

2025年的大阪世博會,主題爲“設計未來的社會”,聚焦生命科學、可持續發展和AI等。小島坦言,與1970年的盛會相比,本屆世博會缺乏“遠大抱負與未來視野”,讓他感到失望。1970年世博會是日本自信的巔峯,預算龐大,建築大膽創新;而2025年則面臨預算限制、延誤和爭議,導致規模和雄心縮小。

有趣的是,日本政府世博會籌備委員會曾向小島徵詢創意。他提出了幾個方案,但據他透露,這些想法“因超出預算而未能推行”。小島在隨筆中暗示,這些“年輕官僚”可能過於保守,錯失了重現1970年精神的機遇。儘管如此,2025年世博會仍有亮點,如環形大屋頂和互動科技展,但小島認爲它更像“商業展示”而非“心靈震撼”。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