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显示器推荐大全! 游戏显示器该怎么选?全实测告诉你

欢迎来到2025年8月的显示器推荐

这是我尝试将我的视频图文化呈现给大家的第一版,由于初稿完成于7月末,所以部分型号的价格可能存在浮动,但都不大,正常更新的话一般在月底,更新第二个月的

本视频前面小部分将会给第一次看的玩家讲解一些入坑指南,这次我对内容做了一定的修改其实多看一次也无妨,如果想直接看推荐也可以直接按照上面的进度条切过去

(大家理性购买,国补立减15-20%,不买立省100%,有需求可以买)

最开始还是想告诉大家没有完美的显示器

不管你是选择传统背光显示器里的IPS、VA甚至TN,又或者是miniLED显示器,还是OLED显示器,都有能数得上号的缺点。

比如说miniLED显示器很多观众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买,其实miniLED显示器最擅长的是HDR用途,如果你不玩HDR游戏、不看HDR电影,那你其实可以不考虑miniLED显示器,因为除了HDR用途,miniLED显示器对比传统背光显示器没有很明显的优势,miniLED显示器很容易碰到发红或者发黄的型号,IPS miniLED的光晕普遍非常明显,VA miniLED则继承了可视角度差的坏毛病,miniLED显示器不适合以投入大代价来购买。

又比如说最贵的OLED显示器观感最好,但基本上都是类DC调光或者PWM调光,可能会有观众觉得看着眼睛不舒服,而且OLED显示器用久了可能烧屏,HDR场景高光表现不及miniLED

传统IPS显示器依旧处于高度内卷中,这几年进步也是很大,比几年前好很多,但也还有一些缺点,基本上都是在背光上做减法,质量参差不齐的背光可能导致很多小问题,以及品质不统一,同样的型号可能你买就抽不到有缺陷的,但别人买就抽到了,所以评测只能反映一定的情况,大家也需要多看更多的反馈,当然我也建议可以学习相关知识提升水平,这几年我也看到了一些因为认识不到位而引起的乌龙事件

VA和TN目前处于相对劣势,这两类显示器可视角度都偏差,VA显示器的响应速度偏慢,不过今年的HVA我看速度倒是做起来了,不过部分灰阶依旧存在过高的延迟,还有待提升,TN显示器目前我只建议极致的FPS发烧友考虑,因为它的画质是最差的,响应速度倒是非常快,我认为大部分玩家可以追求更好的画质,而不是极致的响应速度,所以TN显示器我认为现在受众不是很广

大家在购买显示器的时候需要正视这些优缺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然后我们来聊聊显示器市场下不可能的三角

我将显示器购买的主要细节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低价格、高品控以及参数调教好,这是以消费者的视角来做的,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如果碰上低价格且好参数的显示器则要小心品控问题。如果高品控且参数调教好则意味着高价格,同时兼顾这三个要素的显示器不存在,毕竟显示器厂商卖显示器是要赚钱的,每一个系列显示器的研发到生产都是需要成本的,同样的资源看厂商是分给哪些地方,而我们绝大多数观众买显示器都是要看性价比的,每一个观众对于显示器的追求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观众在价格低廉的前提下可以接受显示器出现一些缺点,但有些观众对显示器的一些问题会特别难受,所以大家根据自己的客观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性价比类显示器绝大多数都是自组背光,自组背光就会导致一个问题,显示纯白色可能会偏色

有的会偏黄,有的会偏红,还有的可以偏绿,偏青、偏蓝,这就是廉价的自组背光所带来的现象,所以大家可能会因此在网上看到很不一样的评价,性价比类显示器要想买到一台舒心的,大部分型号可能存在抽奖现象,甚至可能你买的这个型号,觉得观感不满意,换一个型号就觉得满意了,不一定是调校上有什么明显区别,也有可能只是抽到了背光更适合你的型号,而且性价比类显示器绝大多数型号都有着均匀性很差的问题

大家多看我的视频会发现,我对于性价比类显示器极少给出可做设计类显示器的建议,这一点和其他博主有区别只是个人追求不同,我认为如果连白色都显示不准确且可能抽到互相之间区别较大的型号,不太适合应对传统的设计类需求,除非你做的设计用途是偏三维建模类

但大家也不用焦虑,我一直在说显示器市场相较于几年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产品力改善很可观,产品数量多,可选的也多,但观众的需求并未出现明显的升级,专业用途的选择也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所以只要一些方面不是差到影响正常使用了,倒也没必要因此全盘否定,该扣分就扣分,选择显示器还是看大体表现的

我发现有的观众喜欢用图吧工具箱的显示器色域检测来对显示器的所谓色域进行测试

这个数据其实没有任何参考意义,测试显示器色域表现至少需要一个专门的色度计,是需要专门的光学仪器才能测出客观结果的,尽管测试设备也有高低之分,但都好于没有设备,专业一点的设备有光谱仪/分光光度计之类的,这个纯软件结果甚至不如红蜘蛛测的,红蜘蛛已经是测的非常不准的设备了,所以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

图吧工具箱测显示器也有能用的地方,比如说测坏点的,可以让大家观察屏幕的坏点情况

一般三个以内的小坏点都不需要太关心,最好是没有坏点。漏光问题的话可以观察一下压迫性漏光

如果有明显的压迫性漏光可以选择退货,这个表现跟组装厂的技术和预算有关,当然还有Glow现象,这个问题IPS显示器比较明显,IPS显示器如果没有ATW 补偿膜的话是肯定会存在IPS Glow的,也就是一般认为的泛光现象,只是根据背光的不同实际被拍摄到的效果可能有区别,一般认为只要不影响日常使用就不用太关注,这里再强调一下压迫性漏光是需要售后的,大家可以通过转动视角观察,泛光区域会随着视角的转动发生变化的就是IPS Glow,如果不变化那就是压迫性漏光了。

再就是UFO测试

大家可以通过调节手机的快门(刷新率÷4)去拍摄具体的拖影/鬼影表现,用来简单分辨最佳OD档位

好 现在就开始正式推荐,我将会把不同尺寸以及分辨率的显示器单独做成系列,然后价格从低到高排列,也会有专门的办公设计类。像miniLED、OLED显示器也会放在对应的分辨率分类里面

最先聊的是1080P高刷,定位入门级,可以用于游戏以及办公、影音用途,非高刷的价格更低但痛点太多而且普遍观感不好,所以目前基本不推荐了。我决定全面剔除27英寸1080P高刷显示器,1080P只留24英寸

首先来看KTC的H25T7 2代

还是这个最便宜的型号,这是一个支持硬件低蓝光的24.5英寸1080P高刷显示器,基础的调教也很到位,标准模式最大SDR亮度可以达到430尼特,对比度和色温表现都还不错,伽马曲线拟合度也很高,sRGB下色域覆盖能达到98%,白点也非常精准,色准更是达到平均△E1.02,最大△E 4.05,非常可观,P3下则明显差一些,但满足游戏和影音需求没有问题,快速档下可以达到3ms,且过冲率7.44%,是目前这个档次非常不错的一个显示器了

然后是科睿X41

最近价格降到499了就挺好,相比老版有了明显的进步,对比起H25T7 2代稍微有点劣势,但也值得选择,它的亮度对比度表现不错,色彩调校还过得去,不过还是这个大V字形支架,均匀性表现也还是不太好,老版X41有硬件低蓝光,但是现在新版是没有了。很多用V字形底座的显示器已经全部换平底了,希望科睿也赶快赶上,其他方面还挺不错。

现在来看一款更高刷新率的,KTC的H25T7-3代

我知道肯定有很多玩家不清楚它跟2代的区别,就这么说吧,2代相对全面,但3代更擅长FPS游戏用途,首先是刷新率上的差异,3代有260Hz,其次是响应速度上的提升,3代在快速档下响应时间2.62ms,已经是T1级别的响应速度,但亮度以及均匀性表现则是2代更好,所以我说3代是更专注于FPS电竞的显示器,2代则更加全面,这也是保留2代的一个原因,刷新率更高只能算一个优点,但不足与让它碾压更均衡的2代

然后是AMZFAST的 S25X1

这是一台320Hz刷新率的显示器,这台显示器同样拥有极快的响应速度,高档下可以达到2.32ms,此时过冲率略微超过10%,但我认为依旧可用,所以建议大家使用高档,当然如果你的机器稍微有些差异,高档下鬼影现象很明显,那可以调到中档,此时响应时间是3.99ms,过冲率0.63%,体验会不如高档但几乎没有鬼影现象。色彩调校很优秀但这台显示器据我这两个月的观察品控似乎不太好,然后均匀性表现也是不好,这两个问题大家需要了解一下,作为FPS专属显示器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649元的320Hz显示器

下面我们就来看2K高刷显示器,首先是24英寸的常规高刷

目前款式相对较少,24英寸2K已经批量往超高刷过渡了,这个系列我其实做起来挺痛苦的,因为现存的几款除了难以量化的品控问题之外,已经很难找大缺点了,所以每次写这个系列都会以高于其他系列的要求来看待

首先是KTC H24T7

749元的24英寸2K高刷,这台显示器可以先说缺点,就是色温均匀性不太好,可能会稍微影响到观感,其他方面表现还不错,色准极其优秀,最大SDR亮度可以达到530尼特,非常高,响应速度可以做到3ms,也勉强达到T1级别,P3色域不是很广,但对很多游戏是基本够了,它的综合实力要比同价位的27英寸2K高刷要强一档,如果不是很看中尺寸的话这个系列的显示器选择性可以优于入门级27英寸2K高刷

然后是HKC的G24H2

做视频的时候它的售价799元,根据它的实测数据来跟H24T7比的话,G24H2属于综合看起来没有什么明显不足的显示器,但有些参数上不如H24T7做的那么好,比如说色准、响应速度以及SDR亮度,色准和响应速度的差异其实完全用不出区别,SDR亮度差异倒是可能在一些场景下用出区别,所以这两台显示器的竞争局势也是非常激烈,G24H2除了模板里写明的数据之外,它的sRGB色温接近D65标准,均匀性表现也还可以,要优于H24T7,我在它身上暂时找不到明显的缺点,感觉测试的项目表现都挺好的,性价比很高

当然它有一个廉价版,G24H2经典版,价格便宜50块钱的样子,这个其实就是换了背光和支架的版本,其他方面几乎一样,我个人是不看好硬件低蓝光的效果的,然后升降旋转支架我倒是比较看中,所以我觉得加几十块钱换一个好支架也可以,所以在这两个型号中选择了非经典版,大家如果比较看重硬件低蓝光和低价格的话也可以选G24H2经典版

现在来看几款24英寸2K刷新率更高的显示器

这一系列更多的是偏向FPS游戏用途,并且京东方N30面板的型号较多,这一系列我觉得观感都非常好,可能背光用的比普通刷新率的型号更好

首先是雷神银翼ZQ25F250L

价格1099元算是稳定住了,这是一台我目前比较满意的显示器,对比老款改掉了之前的V字形底座,换成了扁平底座,这一点非常好,不占地方了,对比上一版还强化了一下色彩调校,尤其sRGB的色域覆盖和色准表现不错,也提高了SDR亮度,大幅优化了响应速度,现在2.9ms已经达到了T1级别的速度,可以用在FPS类游戏用途,不过均匀性方面的表现不太好,在评测视频里甚至被我打出了4.5分,我不知道为什么雷神的高刷显示器怎么这么容易均匀性表现炸裂,然后是伽马曲线调教略差,除了这两个方面之外这台显示器就几乎没有明显的缺点了,用来玩游戏和日常使用都不错

再来看泰坦军团P25M2S

价格要比雷神的贵一百块,我说它性价比不输雷神,它的均匀性表现比雷神的要稍微好一些,但在一般的评价体系里也是偏差,然后伽马曲线的调校上也是略好于雷神,其他方面的细节倒是区别不大,面板也是一样的所以用起来体验差距不会很大,它相当于是在雷神的基础上多花一百块钱把两个比较差的问题优化到略差的地步,还可以,观感也很好,我测的那台6月份九百多卖掉了

然后是HKC的G25H4

这款显示器其实偷偷升级了,但我对此的评价是聊胜于无,测起来数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MD浪费我的钱),就只是刷新率高了10Hz,还是N30面板,我认为它比起前面几台都会强一点,它在综合调教以及响应速度表现上并不比泰坦军团P25M2S差,它的均匀性比起P25M2S要略微再好一点,还有硬件低蓝光,所以我认为G25H4应该是这几台2K240显示器里最强的,不过价格也要再贵100块钱,观感很不错,非常适合玩竞技类游戏

最后是SANC D55

先说它的缺点,均匀性不好,但不算很烂的地步,比雷神那台要稍微好点,这台显示器刷新率进一步提高到320Hz,保留了HDMI2.1接口,可以拉满2K 320Hz 10bit,SDR亮度非常高能达到503尼特,对比度也能1410:1,亮度对比度表现非常强大,色彩方面的调教也还不错,响应速度可以做到2.7ms,非常快,不过价格来到了1499,比较适合FPS发烧友以及看中HDMI2.1接口的玩家,重点一定是这个可以拉满输出的HDMI2.1接口,如果你不是很看中这个HDMI2.1接口的话,D55的优先级其实不高。均匀性这个问题简直是老生常谈了,我觉得以这台显示器的定位和特性,可以把亮度对比度做的一般点,然后把均匀性做好一点,这样它的综合评价还会更好

再来看27英寸2K高刷

尺寸会更大一些,也是目前最卷的一个系列了,型号是最多的。一些型号迎来了半代更新,但有的型号是挤牙膏式提升,有的直接表演了一波倒退

这个系列我不太喜欢推荐价格太低的,因为价格太低的话我自己对其品控都不是很放心,所以就从900左右起步吧

联想R27qe这次重新回来了

上次618清单被我下掉了,因为当时出了一个R27qe Gen2,我当时以为应该是原地升级款,然后时间上又来不及测所以才去掉R27qe,结果等我前段时间真的上手去测R27qe Gen2之后觉得实在是太失望了,R27qe Gen2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下位产物,它根本不配叫R27qe Gen2,所以以前的R27qe又重新回来了,这台显示器我在不同时间段都观察过其他人的测试结果,发现对比我自己首发测得数据其实差不多,说明这台显示器品控相对稳定,但缺点也还是存在的,比如说丧心病狂的OSD物理按钮,非常不好用,又比如说可视角度差,以及均匀性差和底座略大,它的优势在于sRGB调校还不错、对比度不错,实际画面观感我觉得挺好的,3ms的响应速度也算快了,目前价格899元我觉得性价比还可以,用来玩游戏和办公都挺好的,我还是希望联想推出一款认真一点的迭代款,把可视角度、支架、OSD按钮的问题解决好,竞争力还是不错的

H27T6也是前段时间的评测型号

上次清单我还不小心标错的它的刷新率,这是新一代中端,常规售价899元,我测完之后发现它差不多有千元级的实力,但是价格往下压了,它用的是H27E6的黑白配色模具,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均匀性不够好以及响应速度的问题上,它的均匀性表现虽然比起前辈T22X要好不少,但依旧出现了左边亮度偏差较多的现象,响应速度方面快速档只做到了4.24ms,但过冲率1.34%,说明还是有不少优化空间的,依我看这台显示器后续再优化一下OD可以保证在过冲率不超过10%的前提下把速度做到3.6ms左右,如果购买了这台显示器的观众后续可以多关注一下它的固件更新,优化OD只需要更新固件即可解决。它没有单独的P3模式,不过配置了一个色彩还可以的原生广色域模式,这一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现在来看HKC的G27H2Pro

这显示器之前凑国补也才849,最近百亿补贴价格899,差距就很小了,这个价格下它竞争力非常不错,这款产品跟G27H2不是一个面板的,也解决了G27H2色温偏低的问题,我自己看是觉得通透性很高,如果这台显示器按照之前1099的价格卖,其实对比H27T6没有太大的优势,但如果降到899来了,那将直接冲击H27T6的生态位,因为论全面性的话,G27H2Pro是稍强于H27T6的,相同价格下G27H2Pro优先级更高,不过现在899的价格是百亿补贴压下来的,所以后续可能哪天补贴价没了就会是999元,这一点大家需要注意一下,999元的时候对比H27T6就没有那么强的冲击力了

来看AOC Q27G2S/D

其实上这台显示器我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的,大家的评论我基本都有看,一直都有人说怎么千元级没有AOC,其实是竞争力差,之前AG275QXPD就挺好,这个就上了,但也只是昙花一现,Q27G2S/D是吊车尾的水平了所以以前一直没上,我在思考了很久之后还是决定挂上来,如大家所见,根据我的测试结果这台显示器没有明显的优点,缺点倒是有几个,Q27G2S/D是罕见的新版不如老版的,老版的硬件低蓝光都被砍了,所以大家如果真的要购买的话,可以想清楚,单从使用上来看,这台显示器其实还可以,不算很差,只是量化数据分析上输的略惨,目前999元也不是很贵,能买,但产品力不算好,比较看重大厂的观众可以选择

KTC的M27T6S

和M27T6我做了全面的对比,最终决定选择M27T6S,因为我觉得它更全面,首先解决掉了M27T6随机的MURA现象和改善了可视角度,同时也在响应速度上做的更好,短板算是解决的比较好了

当然M27T6由于是VA miniLED所以静态对比度遥遥领先,这一点还是要认识清楚,同时由于M27T6S是IPS miniLED也意味着光晕问题会比VA miniLED更加难控制,所以这台显示器我个人不建议大家在黑暗环境中侧着看,这样光晕会非常明显。

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其他方面我觉得它就还算不错,价格1079元也不贵,算是一台高性价比的HDR玩具,可以用来玩HDR游戏和看HDR电影(其实它的HDR调教做的很一般),非HDR用途也可以用,毕竟价格不贵,如果不看它的miniLED背光的话,它的基础实力大概跟700元左右的2K高刷差不多,多花三百多换来了这个模具和miniLED背光,还可以

KTC H27E7

目前1099元,是一台27英寸2K 320Hz的fast IPS显示器,用了京东方NF8面板,这台显示器也是出现了H27T6相同的问题,均匀性不太好以及响应速度不够快,快速档是4.63ms,过冲率0.87%,动态响应档位响应时间4.42ms,过冲率1.31%,这显然是加压没加上去,也是需要关注后续的固件更新,官方把代码重新优化一遍就可以了,均匀性没办法通过固件更新解决,白点也不太准,连1931的白点都测起来不准,它的优势在于校色做的非常好、有多个色域可选以及可观的亮度对比度,色彩调校好其实对游戏帮助不大。它320Hz的刷新率一般是建议用来玩FPS游戏的,因为除了FPS游戏之外其他用途用不上这么高刷新率,2K320Hz的显示器基本上只要中途不坏使用年限是5年起步了

现在来看华硕半代更新的VG27AQL5A

总的来说有升有降,外观没有明显变化所以我都懒得拍新的图片,继续用之前的特写图了,这台显示器解决了之前没有真DP1.4和真sRGB缩限模式的痛点,同时上一代860:1的对比度这代也提升到了1400:1左右,SDR亮度也有一定的提升,从这些角度来看它的提升是值得肯定的,响应时间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反倒是可视角度变差了,可能背光上做的不好,色彩调校是常规水平,我可以说它终于不是吊车尾的选手了,但目前性价比也就仅仅是中流水平,目前价格1199元,不算贵,实力依旧不算很强,跟卷王比起来综合更弱一点、价格更高,同样适合比较看重大品牌的观众选择

再来看HKC G27H4Plus

这台显示器我仔细对比了一下之前的G27H4经典版,可以说是更全面化的FPS显示器,1199元的2K300Hz显示器,快速档下响应时间2.93ms,并且这次把支架的问题也解决了,换成了升降旋转支架,这台显示器我测到它的输入延迟非常低,全流程延迟也不过3.73ms,可以说它更适合作为纯粹的游戏显示器使用,色彩调校也还可以,亮度对比度也足够,用来玩单机、电竞游戏很合适,缺点就是均匀性一般

来看HKC G27H4 Pro

是一台传统背光显示器,刷新率320Hz,可以说G27H4Pro是这个产品线里综合最强的一个了,价格1599元,基础调教做的非常不错,还有硬件低蓝光,响应速度方面快速档下为3.6ms,属于常规T2级别显示器,亮度对比度也还可以,色准调教优秀,平均△E都在1左右,它的不足主要是伽马略偏,就这个不足了,可能稍微影响到画面的一些灰色细节显示,综合来看是一台非常不错的FPS电竞显示器,比较适合游戏发烧友考虑,不过我个人希望这台显示器后续继续强化一下响应时间,可能有观众很好奇它跟G27H4Plus又怎么选, G27H4Plus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性价比更高,纯粹以FPS为追求的话可以优先选择G27H4Plus了,G27H4Pro属于面板和品控更好、综合实力更强的型号,适合预算更高的玩家选择

还有华硕的2K超高刷显示器新战杀

综合实力强于之前260Hz那款,不过对比老款少了硬件低蓝光,响应速度提升到了2.73ms,SDR亮度479尼特也算高,不过对比度倒是略有下降,变成了980:1,色彩调教只能说一般般吧,这台显示器我可以说品控是相对稳定的了,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色温均匀性不好以及底座偏大,真的该换平底支架了,友商们已经用手上几代了,这台显示器价格略贵现在是1699元,适合预算偏高的FPS游戏玩家,当然用来玩其他游戏也可以

最后是HKC的GS27QK

这是一台QD-OLED显示器,整体调校水平还不错,适合所有游戏以及观影需求,HDR表现也还可以,不过高光细节不算好,OLED的通病就是全局亮度不高以及未来可能烧屏。其实这种价位的OLED调教水平以及品控都还不错,其他品牌这个价位的超高刷OLED显示器也是可以随便选的,差异很小,只要不买到WOLED面板的显示器就可以了,WOLED面板的RGB排列方式有问题,会导致观感不好。

现在来看27英寸的4K高刷显示器

我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不需要盲目的选择4K,因为要考虑到大家配置问题,以及性价比型号带来的一些其他问题,4K确实PPI比2K更高,仔细看起来会更细腻,但并不等于画面观感会好很多。

因为只要在我们舒适的使用距离内看不到像素点就能带来不错的体验了,2K已经有了不错的观感,4K对于游戏画质上的提升其实不明显,但是都明显好于1080P分辨率。大家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显卡性能对应什么分辨率的建议,但这些规则是用来规范小白行为的,避免在不明确的时候做出错误的选择,反之如果你明确自己的需求,就可以踏出那套规则按照自己的特殊需求来选

首先来看泰坦军团P2710V

价格1299元,这个价格已经很久没动了估计是快降到底了,仔细看整体调教也还可以,最大SDR亮度可以达到335尼特了,对比度能略超1000:1的IPS典型值,色准数据还好,能满足游戏和看电影需求,相对来说它在P3下6200K级别的色温成了最大的缺点,会造成屏幕偏黄,当然这也看大家长期以来用的是什么色温的灯光,如果你用暖光灯较多的话影响就不大,它的背光肯定是不好的,当然它还有另一个缺点就是品控不太好,便宜又高效,那品控肯定就需要抽奖了

然后是P2711V

我需要说明这台显示器速度非常慢,默认档位下灰阶响应时间会达到15.86ms,慢的像10年前的显示器,哪怕把OD拉满,也就只能8.95ms,还是很慢,跟现在的VA以及非高刷IPS是一个档次。

不过这台显示器也有闪光点,色彩调教极其优秀,可以说哪怕把它放到三千元这个档次来,也少有色彩方面比它好的,甚至比很多设计类显示器还好,所以这款产品也是优缺点明显,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色温略有些低,sRGB和P3色域的色温是6300K级别,如果抽到背光差一点的色温可能就更低了,标准模式能达到6600K色温,标准模式同样有着极其优秀的色准表现,最大SDR亮度是393尼特,对比度能达到1700:1级别非常恐怖,也是绝大多数IPS无法达到的。所以我认为这台显示器会是一台非常好的单机游戏以及影音用途显示器,

这台显示器我不认为适合拿来做传统的设计类用途,因为廉价背光可能造成很多影响色彩观感的问题,所以最多只适用一些对色彩不敏感的设计类需求,比如说三维建模

SANC D72u

目前来看已经不够强势了,只有性价比,它的面板是来自群创的D7B,这台显示器的sRGB模式调教的非常不错,亮度和对比度数据也可观,不过响应速度方面并不出彩,尤其1080P 320Hz下仅3.8ms,这对320Hz刷新率来说明显是偏慢的,只能是够用的地步,所以它的定位可以视为主打4K160的单模显示器,然后顺带满足一下FHD超高刷游戏的需要,但对于FPS发烧友来说速度则不够快,大部分人并没有这么高的追求,所以也可以用,价格1499元还可以

泰坦军团P2710V MAX

1499元就可以买得到,也是传统背光显示器,拥有非常出色的观感和调校,具体的数据大家可以简单看一下,sRGB和P3下平均△E均在0.6出头,无鬼影灰阶响应时间3.67ms,这个倒不算很快,常规T2水平,均匀性表现也不错,跟D72u比起来,其实如果你不看1080P超高刷的话,它的综合实力是强于SANC D72u的,但320Hz对比160Hz能带来更快的运动清晰度,可以说这是一台兼顾游戏和入门级设计的显示器,在SDR用途下它的表现力是很强的

然后来看目前4K双模显示器里性价比最强的显示器,Redmi G27U

这是我目前测试到的双模显示器里性价比最高的型号,拥有综合最强的实力之一以及相对可观的价格,它的响应速度很快、色彩调教好,不过它的均匀性表现不太好,以及通过观察反馈了解到部分机型似乎靠近了会有明显的电流声,这一点大家需要注意,如果不看电流声的话,我认为它的性价比要远好于ROG 的UCG,是目前我主推的4K高刷之一,不过纯4K高刷下对比P2710V MAX优势不明显

然后是G27M7

这里就到了双模miniLED显示器了,需要再强调一下miniLED显示器擅长HDR内容,比如HDR游戏、HDR电影,常规显示内容用miniLED优势不大,所以大家务必要牢记这一点,如果你没有HDR需求,可以不选miniLED显示器,它的非HDR画质比起传统背光显示器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反而容易发黄发红

G27M7相当于升级了miniLED背光的G27H7 Pro,目前价格1999元,整体调校水平也还算可观,不过小窗口下HDR激发亮度不够高,这一点大家需要注意。它的双模做的非常好,FHD 超高刷下快速档可以做到2.31ms并且过冲率3.82%,这一点倒是比G27H7Pro要做的更强,不过4K高刷下3.54ms倒是变化不大。HDR特性方面,G27M7的HDR白点调教的还不错,BT2020覆盖率也足够可观,HDR色准表现倒是比较一般。中高端4K高刷已经全面往全能化发展,什么都去做一下,用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顺带一提很多观众不清楚G27M7和G27M7Pro怎么选,其实G27M7Pro拥有更高的HDR激发亮度以及更多的接口,我觉得G27M7性价比更高

现在来看泰坦军团P275MV PLUS

这个显示器之前国补1699元,现在没国补了就要1999了,虽然是HDR1000认证,泰坦军团这一台的小窗HDR激发亮度表现不错,色准表现也好,响应速度非常快,4K和1080P超高刷都能达到2.8ms左右的响应速度,SDR亮度599尼特在miniLED里属于一般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这台显示器如果要开HDR用的话尽量用HDR电影,因为HDR游戏模式的EOTF曲线比较烂,会导致HDR画面偏暗,这个问题现在都还没修复,伽马曲线的调校也不咋好,有一个65W的C口,接口很丰富

再来看雷鸟U8 25版

现在价格2699元,性价比非常不错,色彩调教方面比较抽奖,运气不好会抽到我这种sRGB表现很差的型号,不过miniLED显示器的重点还是HDR表现,U8 25版的控光和HDR亮度都非常出色,这台显示器是自动HDR,HDR色准倒是比较一般(也算偏上的水平了),EOTF曲线调教还行,不过BT2020覆盖率可以达到87.07%,很强。响应时间比较一般。肯定会有观众会对U8 25版和U9的选择很纠结,我认为U9目前跟U8 25版价格差距太大了,U8 25版单纯一个sRGB差我认为并不能抹掉800元左右的价差,我觉得这一点不足最多值三百,U8的控光表现还好于U9,响应速度不比U9差,所以我觉得U8性价比高

U8 32英寸的响应速度非常快,不过我觉得U8 32英寸的价格涨的稍微有点多,但性价比高于U9,适合预算更高的HDR游戏用户考虑

最后是AGON AG276UZD

我觉得这是目前4K240Hz显示器里体验最好的一台,没有明显的毛边现象,色彩调教极其优秀,响应速度也非常快,接口全是满血的,作为一台旗舰4K超高刷OLED显示器,他该做到的地方已经都做的挺好了,不过sRGB色温不高,以及亮度波动略大,我自己实测的话中高亮度波动在40尼特左右,这两个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价格也是非常贵,需要6499元,只适合预算极高的玩家考虑

来看32英寸4K高刷显示器

这是不怎么卷的一个系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系列的显示器用来玩单机游戏和看电影体验不错

泰坦军团P32A2V

是目前相对便宜的32英寸4K高刷了,之前评测完觉得也值得买,这台显示器的色彩调教水平一般,色准表现不算优秀,最大SDR亮度362尼特,对比度1040:1,响应速度方面3.83ms也算不得快,均匀性方面表现也是一般(综合价格来看其实还可以),可以说这台显示器突出的就是一般全方位的普通,没有哪一项参数是特别好的,但价格比较低,常态价格2499元,我测的那台好像是1500卖掉的吧,大家也可以蹲一下成色比较新的P32A2V,价格能压得比较低,这台显示器支架非常大,大家如果要购买的话一定要注意桌面空间是否支持

如果你有更多的预算那不妨考虑一下LG 32GS94U

常态价格3299元,它其实是32GR93U换了个支架然后改了个名,LG干过很多这种事,上一个还是95U,950改名95R,再改名95RP,最后改成95U,改来改去是同一套模组,这台显示器综合表现比P32A2V更强,SDR亮度更高、色彩调教更好,背光更好,底座也是平底的,但是非常重,它的玩家模式就是P3模式,是我目前主推的32英寸4K高刷,不过可惜的是它没有音响和C口,顺带一提这种显示器我建议使用距离在80cm左右,而且用这种尺寸显示器的时候有一定概率找不到鼠标

三星G7

是一个32英寸的曲面4K miniLED,现在价格3999元,属于偏贵的显示器,在上次的复测中 让我最意外的是它的响应速度居然达到了3.23ms,过冲率1.72%,这哪里还是VA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已经完全达到主流Fast IPS的水平了,可以说三星G7就是目前VA miniLED显示器里速度最快的一个了,现在的三星G7已经不让你调OD了,就给你一个默认档位,但是这个档位就是3.23ms,这倒是省心了不少。

但在miniLED专注的HDR用途,三星G7的表现其实谈不上好,它也是自动HDR,BT2020覆盖率75.4%,HDR色准表现一般,EOTF曲线倒是做了专门的调教,而且现在峰值HDR亮度也上不去2000尼特了,最多1530尼特,这一点对比首发下降了很多,还有就是它的OSD菜单是真的不好用,虽然做了物理按键,但是太小了,太容易误触了。光晕非常明显,但背光延迟4.3ms,给我的感觉就是三星根本没有认真调教,你可是卖3999的显示器啊,SDR下的数据表现也不咋样,目前数得上的优势就只有响应速度快以及尺寸大了,尺寸大玩单机游戏和看电影体验好

最后一款是AGON的AG326UD

这台显示器我测到的结果感觉还可以,字体彩边现象几乎没有,画面通透性很强,用来玩单机、网游不错,画面质量我觉得非常好,它还是一个原生10bit的显示器。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全屏SDR亮度不高,仅260尼特,sRGB模式色温不可更改且只有接近6200K的水平,以及它是全程类DC调光,我同时测了低亮度、中亮度以及高亮度的屏闪情况,基本上亮度波动会在15-25尼特之间,这一点倒是好于AG276UZD,我觉得性价比是高于很多4K240 OLED显示器的,这显示器我觉得挺好的,但我在咸鱼上卖了很久才卖出去

然后就到了4K非高刷显示器,这个系列将适用于办公设计类用途

KTC H27P27

价格949元,需要特别说明这个显示器没有AdobeRGB色域,它只有原生色域、sRGB色域以及P3色域,并且屏幕 反射率偏高,有点像镜面屏,默认是暖色只有6100K左右,可以切换标准模式,即可达到6700-7400K级色温(可调),作为一个办公用的屏幕,它的素质是达标了,可以接任之前P6的工作,现在厂商并不热衷于推进这种定位的产品,所以参数方面不会多好看,这种屏幕用来办公、看电影以及玩玩单机游戏是可以的

然后是小米的A27U

其实A27U我个人认为它的整体不如上一代(好到我现在还在念着它),但上一代已经完全停产了所以现在这个价位能选的也就它了,这台显示器的色准极其优秀,不过最大SDR亮度只有310尼特,如果有阳光直射的话可能会看不清,适合室内使用。

C口的90W的充电功率需要关掉屏本体才能实现,亮着屏幕用最高是65W。

价格再高一点就来到华硕的PA279CRV

价格来到了2599元,达到了99%的P3覆盖,色彩表现很优秀,色准和色域覆盖方面的调校都非常强,也有硬件低蓝光,但sRGB锁亮度,锁在88尼特,但是随着对这台显示器了解的加深,我发现它其实是有单独的REC709模式的,这个是可以调节亮度的,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使用能调节亮度的非广色域模式,切换REC709模式就可以解决了,当然如果你非常介意sRGB锁亮度这一点的话可以不考虑,除了这一点,其他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飞利浦27E2F7901

价格出现了离奇的上涨,现在2999元了,这台显示器是nano ips black产品,拥有强大的色彩表现以及不错的对比度表现,sRGB不锁亮度,并且还有硬件低蓝光,在拓展接口方面也做的非常充足,并且在PIP和PBP等功能上做的非常全面,这个显示器本身的调校谈不上特别好,略不如华硕那台,sRGB下色温比较低,不过P3调校的还不错,所以它适合用在一些特效设计以及动画设计等用途,当然这个用途PA279CRV也可以很好的满足

最后是华硕PA27创梦

也可以叫PA27JCV,这是一台非常贵的设计屏幕,卖7999元,这台显示器我上次评测的时候也没有看到具体面板,这是一台27英寸5K显示器,5120x2880的分辨率,这台显示器有IPS显示器里逆天的3600:1的静态对比度,SDR亮度606尼特也算是SDR极限了,色域覆盖几乎是拉满的,不过AdobeRGB色域的绿色显示还是不够多,实际上手体验我觉得它画质相当好,甚至给我一种接近OLED的感觉,但同样的它有一个锁83尼特的sRGB模式,也一样的内置了一个可调亮度的REC709模式,可以给需要高亮度的非广色域用户使用,7999元的价格还是挺肉疼的

最后是带鱼屏系列,这个系列推荐数量最少

首先是AMZFAST的34C5

这是一台1349元的HVA显示器,其实目前对于HVA的定义已经比较宽泛了,只要你的VA面板速度够快就都能叫HVA,这跟所有速度快的IPS面板都能叫FAST IPS是一个道理。34C5是目前我测试的传统背光带鱼屏里响应速度最快的了,快档下达到了3.81ms,亮度对比度表现不错,色彩调校也还不错,但均匀性表现非常差,据我这两个月的观察似乎品控也不太好,所以问题还是要跟大家讲清楚一下,带鱼屏画面比较宽,用来玩单机游戏、沙盒游戏之类的都比较好,这台显示器的游戏辅助功能也比较丰富,表现还可以,能给大家作为拓展选择

然后是Redmi的G34WQ

依旧是HVA带鱼屏,常规售价1399元,sRGB模式调教的还可以,最大SDR亮度340尼特,对比度则可以达到3900:1的地步,挺好的,但如果你到手不调OD的话,平均GTG能达到11.6ms,这就已经比较慢了,拖影会比较常见,但调到极速档可以达到6.3ms,拖影现象可以缓解很多,这台显示器伽马曲线调教也不咋好,但胜在便宜以及综合还算可观,适合用来玩单机/沙盒游戏以及看电影

然后是华硕的一款带鱼屏

这款带鱼屏也是半代升级的型号,价格从1699提升到了1999,但带来的提升我觉得也还可以,刷新率对比老款有所提升,也增加了真正的sRGB缩限模式,接口更加全面,响应速度压低了很多,不过SDR亮度对比老版有所降低,sRGB缩限其实做的不太好,色温太低了,这台显示器可以用来玩单机游戏、沙盒游戏以及一些网游,FPS类游戏我觉得还是不太合适,我用这显示器玩了几把三角洲总感觉有点奇怪,不太能发挥出我自己平常的实力,因为比较宽的画面让我总想去同时阅读画面中更多的细节,但精力又没办法让我做到,就会碰到忽视近处的一些细节,等我发现对方的时候来不及反应就被带走了,多打几盘能感觉比平常更累,战绩只差不好,我个人觉得带鱼屏还是不太适合打竞技类游戏,除非你天赋异禀或者一直以来就习惯了用带鱼屏玩

最后是飞利浦的这台5K带鱼屏

 半年多了价格也没有出现明显变动,高价位的带鱼屏体验是非常好的,这台显示器是以前知乎评测的时候用过,我个人觉得观感很好,它的定位基本上就是给一些单纯很有钱的老板买去办公的,用来玩单机游戏也不错,不适合普通玩家考虑,因为价格实在是太贵了,但用起来真的挺爽的

好了这一期的具体推荐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买到自己心仪的显示器,我们下期视再见啦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