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景新物種,曲面化會是未來趨勢?——宏碁智幕曲面機箱體驗

大家好,我是阿淇。

今天來跟大家聊一款讓我第一眼就感到很驚豔的曲面海景房機箱——宏碁 宙斯智幕Ultra+(以下簡稱智幕Ultra+),京東618期間售價339元。

宏碁 宙斯智幕Ultra+

首先,特別感謝超能網提供了本次體驗所使用的智幕Ultra+機箱。

很榮幸能獲得本次體驗的機會,十分感謝。

+————+

又一款包豪斯O11 Vision的平替嗎?

左:智幕Ultra+ 右:包豪斯Vision(舊款)

說實話我第一眼看到智幕Ultra+這款箱子,首先想到的就是目前市面上十分流行的全透標杆——聯力 包豪斯O11 Vision系列。

正好,我手上就有這款Vision的舊款初代機箱(非現售的COMPACT精緻版)在此先容我買個關子,後面再來簡單對比下這兩款箱子。

那麼問題來了,智幕Ultra+能成爲包豪斯Vision的平替嗎?我很好奇。

+————+

參數規格

開箱前,先簡單看看智幕Ultra+的詳細參數規格

智幕Ultra+參數規格

智幕Ultra+比較亮眼的地方在於支持ATX規格背插主板,其次是風扇數量上,支持最多八把12CM風扇,其中後出風支持雙12CM規模,比較少見。

雙12CM後出風扇位

散熱方面是這樣的,水冷360/240只需要裝上去就行,但風冷要考慮的就很多了

風冷散熱器高度支持最高165mm,旗艦風冷裏面FC140高度160mm能支持,但對像阿薩辛4高度164mm、RZ820高度正好165mm的雙塔來說,可能會比較極限。

至於VK家的屏幕風冷,其中DX140官標167mm,而R125更是來到170mm,基本確定是裝不了。(裝第一遍用的就是R125,屏幕會頂玻璃...

+——————————————————+

開箱

老規矩,我們從開箱開始。

常規包裝

簡單過一眼包裝,到手的第一感覺就是箱體會比想象中輕不少。包裝外觀沒啥好說,比較常規。

據說是2013被雪藏的商標“emachines”

唯一的亮點在於箱體上“emachines”商標,居然比宏碁Acer標還顯眼。

由於不熟悉我簡單去搜了下,emachines商標是1998年成立於美國,據說是主打經濟實惠的PC品牌,是宏碁在2007年隨捷威一同將其收入囊中的。

但新聞顯示2013年被終止運營了,我猜這是近期被宏碁復活,又重出江湖了?

箱內保護很到位

箱內保護用了常見的兩側泡棉固定,外加頂部一根硬直角橫板輔助,保護較爲到位。

+——————————————————+

基本確定是ODM產物

我猜很多朋友跟我一樣,對這機箱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宏基還做機箱啊?”

懂硬件的盒友應該能第一時間猜出這箱子大概率就是ODM產物了

介於一些朋友可能感興趣,我簡單查了查...

結果答案其實就在明面上...

雖說機箱是由超能網提供,但機箱並非試製或工程樣機,因爲我收到這個是由某PDD商家寄來的量產市售版本。

然而寄件方既不是超能網,也不是宏碁,而是“碩一科技”。

這個“碩一實用專利”是故意保留,還是不小心的?

隨後我在查看這款智幕Ultra+的商品詳情頁時又發現了碩一的字眼。

碩一天貓旗艦店

出於好奇,我簡單在各大平臺逛了一圈,發現碩一確實有產類似的曲面機箱,基本可以確定智幕Ultra+是宏碁找碩一定製的ODM產品

+——+

ODM不丟人,重點還得看產品質量說話

玩笑而已,步子一步步來

ODM是很常見的產品策略,並不能代表產品品質差。

很多大廠都這麼幹,先從ODM開始摸索市場,“自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況且宏碁能很大方的把碩一字眼放在商品詳情頁裏,無論是故意還是不小心,那也總比某些品牌暗搓搓涉政、搞地域黑那般陰陽怪氣來的強。

+——————————————————+

機箱本體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來看看機箱本體。

對焦對到膜上了,朦朦朧朧的,我去

實際觀感上,我的評價是,智幕Ultra+實物遠比宣傳圖好看很多。

正面採用一塊大麴率的玻璃搭配頂部同樣弧度的玻璃頂,實現近乎“全透”效果,這設計着實挺有想法的。

玻璃間有膠條間隔保護

爲防止運輸途中產生損傷,兩塊玻璃之間細節配備了兩個膠條分隔保護,挺好。

——

木紋“風味”飾板

機箱有兩片“木紋”裝飾板,分別位於機箱正面右側及頂部右側。

木紋,但能磁吸

至於爲何是木紋“風味”,因爲它的實際材料不是實木,而是鐵皮...

不僅如此,兩塊板間還有輕微色差,我個人還能接受但強迫症的朋友有福了

——

衝孔背板

背板有兩處衝孔

背板做了兩處衝孔網孔,分別對應三把進風扇以及電源風扇區。

網孔較密,通風的同時還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防塵作用。

+——+

配件

簡單過一下箱內配件部分。

配件比較豐富

智幕Ultra+的配件裝在兩個牛皮紙盒內,分別卡在左右兩側固定泡棉的正中心。

打開可以看到除了常規的螺絲紮帶等外,還有兩根長度不同的白色燈帶以及一份顯卡豎裝配件

——

顯卡豎裝配件

智幕Ultra+支持顯卡豎裝,但沒有標配PCIe延長線,豎裝顯卡需自行購買。

豎裝套件

一根4.0的PCIE延長線在PDD第三方小廠大概80元左右,大廠得上百,其實不便宜。

節約成本不標配也可以理解,因爲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豎裝顯卡的需求,選擇權交給用戶自己,挺好。

——

燈帶

不是哥們,說明書單位都能標錯啊?

有點離譜,說明書顯示兩根燈帶長度分別爲385cm&410cm,換算一下3.8m跟4.1m?

應該是一根385mm對應橫向、一根410mm對應豎向。

這白色有點突兀,但木紋又中和了一點...

燈帶質量上來看其實還不錯,唯獨顏色讓我有點難繃,好在玻璃裝上後沒那麼明顯,特別是燈帶亮起後,效果還可以。

+——————————————————+

對比O11 Vision(舊款):平替or進化?

相信很多有了解或者關注機箱的盒友一眼就能看出智幕Ultra+的佈局與包豪斯Vision十分類似,均爲正面+頂部雙/三玻璃組成的全透海景房。

左:智幕Ultra+ 右:聯力包豪斯Vision(舊款)

不同於Vision正面的直角玻璃設計,智幕Ultra+採用正面一體化的曲面玻璃設計。

雖說彎曲部分與直角邊一樣都會影響視野,但相比直角的尖銳斷層感,曲面能巧妙地利用曲面平滑過度的優勢,使得機箱整體的視覺一體化更加圓潤、飽滿。

——

拆卸體驗

不同於舊款O11 Vision一般建議僅拆側板(正面不易拆卸),智幕Ultra+的正面採用的是一體化曲面玻璃,一體玻璃卸下來能有更多裝機空間。

爲何不用手擰螺絲...

但在拆卸的方便程度上,智幕還是不如老廠聯力做的細節

Vision玻璃固定採用的是手擰螺絲,而智幕這邊還需要額外去找把螺絲刀。

一體玻璃兩邊&頂部玻璃均採用推拉球型卡扣

說實話智幕Ultra+正面這個一體曲面玻璃拆卸體驗十分一般,兩邊卡扣上下推動時需要對準才能提出,拆裝需要一定耐心。

頂部玻璃的拆卸體驗相對就好上不少,卸下螺絲朝後輕輕一抽再抬起,即可拆下。

加油啊,做機箱的大哥哥

然而拆裝體驗上只能說被聯力薄紗,Vision的玻璃雖然也是球型推拉卡扣,但無論側板還是頂板拆卸都絲般順滑

老廠還是老廠,碩一的箱子在拆卸體驗上還得加把勁啊

——

內部空間對比

左:智幕Ultra+ 右:O11 Vision(舊款)

值得一提的是我手頭這款O11 Vision是老款非COMPACT版本,尺寸方面會比目前市面上的精緻版更大,新款支持了背插主板但底部風扇從最大3*14CM縮小至3*12CM。

  • 主板的支持上,智幕Ultra+相比舊款的O11 Vision多了對ATX規格的主板背插支持,但舊款O11 Vision有着我很喜歡的主板托架可拆卸設計。

  • 風扇支持方面,兩者在數量上一致且背部出風均支持雙12CM,舊款O11 Vision勝在底部支持最大3*14CM。(可惜新款也改成3*12CM了)

  • 做工用料上,還得是聯力。安裝拆卸細節到位、做工穩定、用料紮實但也更貴

  • 智幕Ultra+底部自帶豎裝顯卡支架,但不標配PCIe延長線。

——

俯視角

從正面看不太容易看出兩者的空間大小差異,我們來從俯視角看看。

3*14CM確實要比3*12CM大不少

俯視角可以看到,聯力Vision無論在長度還是寬度上都會比智幕Ultra+大不少。

這自然得歸功於老款Vision底部兼容3把最大14CM風扇,這也是我當時絕對買它的主要原因。

稍微提一嘴新版本的Vision吧

雖然兼容了背插,但沒了可拆卸、可上下改變的主板託板;

優化了水冷安裝,但底部風扇支持縮減爲了3把12CM...

屬於是顏值上升級了,但功能層面上卻有一定程度倒退...

+——————————————————+

圖一樂:散熱測試

本來正苦惱智幕Ultra+這款機箱裝完該幹啥,突然想到我有套配置在機架上能遷移進智幕Ultra+,順手還能做個溫度差異測試。

這坤架老好用了我跟你說

簡單介紹下配置,機架上這套CPU是R7 7700搭VK的R125屏幕風冷。(注意看這個170mm高度的R125,是個伏筆

衆所周知7000系這代積熱問題嚴峻,因此先打個預防針,CPU溫度會不太好看。

顯卡方面,則是老演員我自用的微星RTX 3070Ti 超龍。

測試結果先只放圖,感興趣可以點開看看,後面一起彙總進表再展開聊聊。

【測試環境默認空調房內26度,實際室溫27±2度左右】

機架測試:待機溫度

CPU 47.4℃ GPU 56.7℃ [HWiNFO]

機架測試:15分鐘雙烤溫度

(aida64 CPU溫度監控抽風)

CPU 88℃ GPU 64.2℃ [HWiNFO]

——

遷移:難繃,沒注意散熱器限高

R125:喜歡我170mm的高度嗎

回收下伏筆,智幕Ultra+風冷限165mm,官標170mm的R125包頂玻璃的。

R125卸下頂部模塊,高度剛剛好

謝天謝地,還好VK給它的頂部屏幕設計的是磁吸可拆卸,拆掉剛剛好很極限。

智幕Ultra+:15分鐘雙烤溫度

CPU 95.6℃ GPU 62℃ [HWiNFO]

猜你想問:待機溫度呢?

欸嘿

哈哈,哥們忘截圖了...

——

圖一樂:溫差彙總表

省流:顯卡沒怎麼變,但CPU升了7℃左右

雖然沒有待機對比,但還是可以對比看看15分鐘雙烤的結果。顯卡部分的結果基本可以看作一致,機架跟箱內環境都沒多少區別。

主要區別還是在於CPU部分,由於7000系銳龍的積熱問題,即便是官標65W TDP的7700也能在高負載下輕鬆衝上8-90℃,前後7℃的溫差表現其實算是不錯了

空調房對機架散熱加成還是有的,因此只能說是圖一樂,若是換成i5或5000系銳龍相比相差幅度會更小。

+——————————————————+

DLC:一些裝機途中發現的細節

電源位置

智幕Ultra+的電源正好在主板背後

智幕Ultra+的電源位置正好在主板背後,我在想這樣的佈局是否會導致CPU溫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電源...

箱內頂部預留有顯示屏位置

主板上方有一片斜切開孔區域

機箱頂部設計了一塊斜切開孔區域,從官方演示來看是給拓展顯示屏預留的位置。

螺絲包缺少銅柱帽

由於正好要裝M-ATX而智幕Ultra+預留的銅柱位又是ATX規格,需要改銅柱位置

於是就順理成章的,就發現它居然沒給銅柱帽...

非一體化跳線

分體的四根跳線

有很多人包括自媒體大佬都認爲一體化條線纔是趨勢,是優點。

不過我恰恰相反,我有個算是比較冷門的需求正正好就需要分體跳線,那就是開機卡。

算是比較冷門的需求——米家開機卡

因爲我個人比較喜歡米家智能生態吧,目前手頭有大大小小加起來上百件設備,開機卡自然也是組成聯動的其中一環。

要用到開機卡就需要分體跳線,不然就會比較麻煩。(一體跳線也有方法,但麻煩

如果有盒友對開機卡或者米家生態感興趣,也可以評論說說,有機會可以寫一篇分享我對米家生態聯動的一些體驗過程、踩坑經驗跟想法

+——————————————————+

結尾

文末結尾按照慣例,來簡單點評下智幕Ultra+這款機箱以及分析下它適合什麼樣的用戶羣體。

價格建議:

智幕Ultra+的定價放在一衆海景房機箱中,屬於中等偏上但算不上很貴。

同時其做工水準、板材用料符合這個價位段應有的水平。

或許寫這篇文章時正值618優惠末班車期間,京東僅339元。

相比首發399/419元(黑/白)便宜60元左右,對正剛需換機箱的朋友來說,挺值的。

適合:

對顏值有追求、喜歡全透海景房的朋友

喜歡海景房,但對風扇數量、風道表現有要求的朋友

追求外觀顏值與性價比兼得的朋友

追求最大化展示硬件顏值的朋友

...

建議觀望:

反感ODM產品、追求全自研的朋友

準備入手或擁有多把14CM風扇的朋友

機箱不自帶顯卡支撐,裝旗艦顯卡需自備磁吸支撐

不適合對機箱佔地面積有要求、桌面空間狹小的朋友

...

真心感謝各位能看到這裏!

不管怎麼說,請切記配電腦、買硬件要量力而行

省下錢來愛自己、愛爸媽

祝你能買到心儀的電腦,也祝你開心,我的朋友

我是阿淇,我們下期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