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在購買自己第一臺電腦時都聽過這'
"不要去電腦城買,全奸商"
這幫通常的話術有軍工級,航天級主板。
i7 i9級處理器 用服務器處理器的核數混淆試聽而不看單核性能。
要麼就是跑分百萬,老闆一個個都是ps大神。
首先購買渠道的選擇上,如果是線上優先挑選自營店。
看店鋪名字如XXJD自營旗艦店,注意資質認證。
自營店的優惠通常會搭配平臺福利和某些活動補貼。
但是缺點是什麼呢,貨量少,經常自己想要的配置售罄。
而直營店的貨量大部分時間都是充足的,但是缺點就是會有溢價。
不要看網上店鋪宣傳界面的信息,都是營銷話術。
購買之前,確定要自己想要的配置型號。
購買時仔細覈對,這點是重中之重,也是奸商最喜歡做手腳地方。
因爲電腦硬件一個字母一個數字的不同,實際是天差地別的。
老闆最喜歡坑似懂非懂的剛畢業的懂哥高中生。
先看CPU後綴區別
CPU分爲inter處理器和AMD處理器
intel處理器
臺式機系列
K:支持超頻且帶核顯(如i7-14700K),需搭配Z系列主板
F:無核顯版本(如i5-14400F),需搭配獨立顯卡使用,價格更低。
KF:支持超頻但無核顯(如i7-14700KF),適合高端玩家
T:低功耗版(如i5-13400T),性能降頻但發熱更低,常見於一體機
inter就是帶K的更屌一些,價格也更屌。
帶F就是大部分人日常用足夠的選擇
T呢,我覺得吧,
你們知道去醫院檢測智商和買T系列CPU組裝電腦的區別是什麼嗎?
去醫院檢測智商就在於你只能得到一個書面的智商檢測報告,但是沒有太監版CPU用。
筆記本系列
H:標壓高性能(如i7-13700H),適合遊戲本。
U:低壓版(如i5-1335U),功耗低,用於輕薄本
P:介於H和U之間(如i7-13620P),平衡性能與續航
HX:旗艦級(如i9-13900HX),性能接近桌面級CPU性能區別
筆記本受制於供電的原因呢,很多情況主板BIOS會鎖頻率。
所以不同品牌相同配置的筆記本性能釋放差別會很大。
H和HX系列呢都是遊戲本通常選擇的,
如果哪個廠腦抽給安了個P,他是想被衝塔,
如果安了個U,那我建議看看老闆是不是有反社會傾向。
AMD處理器
臺式機系列
X:支持XFR超頻技術(如R5 5600X),性能隨散熱優化。
G:集成高性能核顯(如R5 5600G),核顯性能接近GTX 750Ti。
X3D:3D垂直緩存技術(如R7 7800X3D),專爲遊戲優化。
選擇上呢,
X通用,打遊戲的和生產力需求兼顧。
G系列適合組一臺家裏的備用機,花銷2000-3000左右可以組一臺不需要顯卡的辦公備用機。
X3D富哥和體寒患者建議選用,L1L2L3超大緩存,流暢的你媽以爲你用了齒輪精靈。
當然功耗也大的嚇人,電錶倒轉不是開玩笑的,火龍X3D能讓你每一個夜晚在遊戲時不再寒冷。所以選個好點散熱吧。需要一個供電穩定的主板才能發揮最大性能,好馬配好鞍。
筆記本系列
H/HS:標壓高性能(如R7 7840H),HS爲低功耗版。
U:超低電壓(如R7 7840U),主打輕薄本長續航。
筆記本不建議選用AMD芯片哈,雖然便宜,但用着也鬧心,整體性能發揮就是不如inter。
直接選帶H就可以,如果選個HS或者U的,我覺得還是買個inter的U系列吧。
U在數字的選擇上統一越大越nb,電子產品的性能和價格永遠是掛鉤的,一分錢一分貨。
奸商除外哈。
選Intel的場景
◦ 需要雷電4接口外接專業設備
◦ 追求極致單核性能(如i9-14900K)
◦ 企業級穩定性需求(vPro技術)
選AMD的場景
◦ 預算有限但需多核性能(如Ryzen 9 7950X)
◦ 計劃長期升級(AM5接口戰未來)
◦ 高頻內存/PCIe拆分需求(如內容創作工作站)
而CPU則需要搭配主板來使用
Intel平臺主板
H系列(如H610):基礎功能,不支持超頻,適合辦公
B系列(如B760):主流性價比,支持內存超頻
Z系列(如Z790):旗艦級,開放CPU/內存超頻,多PCIe通道
X系列(如X299):工作站/服務器,支持多路CPU與ECC內存
奸商最喜歡做手腳的地方就是主板了,所以你只要看見哪個買遊戲主機的給你搭配了一個X系列的主板,就證明老闆想讓你多餘的財富重新流入社會。
因爲這東西都是服務器用的,電腦主機能不能用,能,好不好用,
那我覺得一輩子能用上一會X系列主板打遊戲也算人生體驗之一了。
主板的型號是和CPU掛鉤的,他都給你用X主板了,你的CPU什麼質量也可想而知。
H系列辦公用不多說了。
B系列的主板不同品牌差別很大,因爲同型號也有丐版和豪華板,
主要看供電數,pcie協議,插槽,再一個就是,你看外觀屌不屌就行了!
主板看起來就很屌的做工不會差的,當然價格也是。
Z系列仍然富哥專用,你都掏這份錢了,就別弄個武大郎配潘金蓮的故事。
AMD平臺主板
A系列(如A620):入門級,功能簡化
B系列(如B650):主流擴展,支持PCIe 4.0
X系列(如X670E):旗艦級,雙芯片設計,極致超頻潛力
AMD的簡單多了
B系列主流配置,性價比之選。
X系列富哥的選擇,建議搭配AMD X3D系列使用。
A系列則是辦公機和備用機來選擇。
額外提一嘴,
你組裝機 intel處理器和AMD處理器的主板架構是不一樣的!
你買錯了™安不上去,注意一下兩個架構主板的B型號別買錯了。
然後不同品牌的主板有略微區別,
這個需要諮詢廠商,基本上用料上的差別。
實際使用沒有特別大的影響。
舉例華碩的主板
華碩(ASUS)
後綴組合規則:以“-”連接字母,支持多後綴疊加
E:加強版(如Prime Z790-E),優化供電與散熱
C:簡化版(如TUF B760-C),砍掉部分接口
V:集成顯卡(如H610-V),適合無獨顯用戶
L:集成網卡(如B660-L),常用於辦公機型
M:Micro ATX小板型(如ROG Strix Z790-M
D:支持雙CPU(如Pro WS X570-D),工作站專用
S:帶SCSI接口(如ProArt Z790-S),用於服務器
這個每個廠家都不同,買的時候多問問。
還有一點則是,你們買主板時候看看自己機箱大小支不支持主板的規格,好多主板買回來連機箱都塞不進去,再配個三風扇的顯卡,買機箱的時候都有標支持主板的尺寸和顯卡的尺寸最大支持到多少。別買回來發現安不上
大仙買回來的顯卡裝不進去
顯卡不多說了,
英偉達
TI最屌,SUPER加強,OC帶超頻,D中國特供(閹割)
AMD
XTX最屌,X3D遊戲專用,XT加強,X標準,D中國特供(閹割), SE減配,PRO專業優化
剩餘的硬件部分呢,就很難被坑了,
硬盤t0選擇永遠是Samsung,不買三星就看看其他大廠的。
內存主要看代際,頻率,時序,內存顆粒。
內存16G現在其實是不夠用的了,因爲他碼的這幫程序員的水平越來越差,16的內存
你打遊戲開個網易雲都能卡的要命。
所以十分建議32G,好多人嫌棄電腦卡,大部分都是加個內存條就能解決的問題。
然後如果你需要32G的內存,不要直接買一條32G的,而是買兩個16G同型號的內存條,
放到主板的2/4插槽組成雙通道,一定要2/4槽,大部分主板2/4槽對內存有超頻提升。
不知道哪個看2/4槽的,開機後ctrl shift esc 打開任務管理器看性能界面
散熱真的不建議用水冷,好不好看,好看,壞的時候維修價格也很美麗。
電源根據自己配置的功耗選擇,配置越好功耗越高,然後優先選擇金牌電源。
一定選全模組電源,不然排查硬件時候難受的要死。
機箱上面說過了,注意尺寸的同時,以自己喜歡爲主,選統一配色的,畢竟你每天都要看機箱一眼,它好看你心裏也舒服。
這時候到手後驗機呢,主要看以下幾個點,用圖吧工具箱檢測一下,你到手後的配置,是否和購買時候的配置是不是一字不差的,有商家寫的配置單按着配置單來。
有差別立馬找到商家罵街,
硬盤最重要一點要看使用時間!工具箱裏都有,如果你的硬盤買回來發現已經有使用時長了,直接消保法狠狠制裁狗奸商。
圖吧工具箱
這時候有人就要問了,那麼我究竟應該上哪買電腦呢
有想換電腦,買新機,升級配置的,不懂的後臺私信問我,
帶預算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