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逃亡:《INSIDE》何以被稱爲第九藝術?

你將控制一個穿着紅色T恤的小男孩,在一片昏暗的森林中開始奔跑。沒有任何提示,沒有對白,甚至沒有菜單。一場無聲的逃亡拉開序幕,

少有作品能像《INSIDE》這樣以極簡的方式講述一個深刻的故事。由丹麥獨立工作室Playdead開發的這款2D平臺解謎遊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緊湊的遊戲機制和濃郁的氛圍感,贏得了無數玩家和評論家的讚譽。

在品鑑了這款獲得了2016年TGA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獨立遊戲的作品後,我可以說,這是當之無愧的第九藝術

------本文將盡可能地不進行劇透,保護還沒玩過的hy的初見體驗------

視覺表現出彩。

相比於工作室前作《Limbo(地獄邊境)》,本作增添了色彩、改成 3D 繪圖,畫面表現得到了大幅升級。而幾乎全冷色系的畫面基調,保留了前作壓抑緊繃氣質

主角的少年身上的紅色T恤自然地成爲構圖刺點,奪人眼球。場景也佈置恰到好處,不喧賓奪主,只要停下腳步細細端詳,就會體察到佈景的藝術感

如果細心感受鏡頭運動的話,你會發現鏡頭在跟隨玩家的同時,也在自主“呼吸與律動”着。

當玩家跑動時,速度增加,鏡頭會拉遠,在畫面內給玩家呈現更多的內容;當玩家停止跑動的時候,鏡頭會適當拉近,讓玩家更加關注畫面中的細節。

鏡頭還會微微晃動,進一步渲染了不安與壓抑的氛圍。

 ---------------------

逃亡是壓抑的,無聲的。

隨着遊戲的深入,場景從森林逐漸過渡到廢棄的工廠、地下設施,甚至水下實驗室。

每一個場景都充滿了壓迫感,背景中的細節,如無意識的行人、被操控的人體,都在無聲地表露着令人膽寒的世界秩序。

大多數情況下,遊戲都只有空曠寂寥的環境音,營造出孤寂的氛圍。而等到遊戲進行到關鍵的地方,比如進入到了一個詭異的空間、進行一段緊張的追逐時,那種恐怖片風格的背景音樂又會恰當地響起。

遊戲節奏的把控同樣出色。每一次逃亡都驚心動魄、千鈞一髮,總是險之又險、幾乎失敗。即使逃脫成功,也會讓人感到筋疲力盡、後怕不已。

---------------------

遊戲設計感十足。

遊戲中主角的可用操作僅有移動、跳躍和抓取。但僅憑着三個動作,Playdead卻設計出了一連串巧妙的關卡。

雖然稱不上有多難,但不少場景解密確實會讓你在找到答案後一拍大腿:“原來如此!”很多時候你需要換個角度,或是相信你的直覺,才能發現其中的玄機。

除了暫停時的簡潔菜單,遊戲將不會再出現一點UI和提示。所有的信息都通過場景、動作和細節傳達給玩家。

玩家在探索中會感受到一種獨特的參與感,你不是被告知故事,而是被引導着進入一個既真實又荒誕的世界,逐步揭開謎團。

完全爲零的引導也預示着你將會面對一個惡意的世界,不會得到任何人的幫助,玩家必須要以死亡爲代價學習遊戲規則:你可能會被電擊、淹死、被機械撕裂、無情的追捕者抓住。

遊戲中也刻意強化了主角的死亡表現:被惡狗撕咬的血肉淋漓、被空氣炮轟擊的血肉分散、被水鬼糾纏扭打後的窒息......

一幕幕死亡向玩家傳達“不要再次死亡”的訊息,再次強化了遊戲的目標:逃亡

---------------------

哲學隱喻。

好的作品應該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INSIDE》顯然做到了。

遊戲的內容隨着小男孩逃亡的深入,變得愈發奇幻。遊戲結尾可以說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這裏就不做什麼解讀了,這種難以言表的東西應該讓大家親自去體會。

這款遊戲的魅力也在於,它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解讀,而是給予你點到爲止的提示。這體現了本作的高明之處,有深度有內涵,玩過後讓人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

---------------------

一些缺點。

遊戲的表達過於隱晦,在玩過全篇之後,你也很難弄清楚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玩家就好像是墜入了一個夢境,有人或許會喜歡這種撲朔迷離、應接不暇且充滿深意的體驗,但應該也會有人覺得故弄玄虛

一點個人看法,藝術性大於遊戲性。我把它稱爲第九藝術也是因爲我感覺它的遊戲性並不是那麼強,非解密遊戲愛好者可能體會不到遊玩樂趣。

原價太貴。遊戲體量大約4~5個小時,雖然設計精巧,但68塊個人感覺不太值當。不過史低6.8的時候建議所有人都來嘗試一下。

---------------------

第九藝術!

第九藝術是“虛擬的真實”。

Playdead沒有用語言講述任何一個故事,卻用影像、聲音與操作,把玩家一步步拖入一個冷酷而荒誕的世界。你不是在遊玩,而是在親歷一場噩夢,在黑暗中踉蹌前行,在無數次死亡與重生中摸索意義。

這正是《INSIDE》的偉大之處:它用極簡表達出極致情緒,用虛構世界映射現實困境——沉默、控制、逃亡與掙扎,彷彿都近在眼前。

如果遊戲也能像電影、文學、音樂一樣,撥動情感,激發思考,甚至在多年後仍於心頭回響,那它就配得上“第九藝術”的稱號。至少在我這裏,《INSIDE》當之無愧。

本文的寫作參考了一些評測文章

[1]《INSIDE》—反烏托邦世界帶來的壓抑與震撼 https://www.gameres.com/879737.html

[2]人類沒落和閃耀之日:論《INSIDE》 https://indienova.com/indie-game-review/inside/

寫作不易,求電求贊求評論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