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童年的國產遊戲“白月光”,終究是變成了大人的模樣......

不知道大夥童年時都玩過些啥遊戲?

80、90後的雞友,童年的遊戲回憶多半是由插卡帶的遊戲機和街機廳組成的。

至於00後的雞友,由於趕上了家用PC和互聯網在國內遍地開花的時候,不少人在童年早早就玩上了網絡遊戲。

我們本期主角之一的《賽爾號》,就一度是國內無數千禧年之後出生的玩家,心中永遠的童年“白月光”。

只不過這個“白月光”現在也變成了大人的模樣......

《賽爾號》

聊到《賽爾號》,恐怕大多數雞友無論玩沒玩過都大概率聽說過。

這遊戲當年火得一塌糊塗,和《摩爾莊園》成了青少年羣體裏必玩遊戲。

不誇張的說,那時候你要是能搞到一本《賽爾號》的“精靈圖鑑”,帶回學校你就是全班最靚的仔。

遊戲本身的玩法圍繞着“抓精靈”進行,玩家扮演的賽爾前往各個星球去挑戰並捕抓各種精靈,再培養精靈進行對戰。

《賽爾號》貢獻了很多讓人記憶深刻的精靈形象:比如拼盡全力無法戰勝的“譜尼”,人氣最高(最帥)的“雷伊”......

大部分人對這遊戲的印象,也定格在了一個“精靈收集對戰遊戲“的標籤上。

挑戰難度非常高的譜尼

當年的人氣精靈雷伊

既然是精靈收集對戰遊戲,那就來看看現在的精靈都長啥樣吧。

???這還是賽爾號麼,這給我幹哪來了?

點開登陸界面,一個美少女赫然趴在一張看着像是躺椅的玩意上看着你。

不是你看錯了,而是《賽爾號》現在已經是個成熟的二次元遊戲。

這一切得追溯到2016年遊戲社區進行的一次投票,喜歡人形精靈的玩家佔了多數。

還有不少油鹽不進的強度黨

雖然福瑞控對此可能不會太高興,《賽爾號》的精靈皮膚卻實打實地從此轉向以人形爲主。

發展到現在,遊戲裏已經是遍地二次元立繪的程度:

有一說一,還挺好看

官方的PV就更誇張了,隨便截一個畫面,沒有右上角那個水印的話估計沒人能猜出來是《賽爾號》。

實不相瞞,在撰寫本文之前,雞米仔對《賽爾號》畫面的記憶大概還停留在這樣一種程度:

原版的立繪和畫面放現在高情商叫經典,低情商就是簡陋了,調整合情合理。

小時候喜歡精靈,長大了現在也喜歡精靈(人形那種),沒毛病。

但要說隨用戶年齡增長而自適應進化得最好的,還得是本期的另一個主角《奧拉星》。

作爲和《賽爾號》同期的遊戲,《奧拉星》一樣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在運營多年以後,《奧拉星》也選擇了將遊戲裏的“亞比”(其實就是精靈)皮膚形象往人形的方向發展。

亞比通常是這種形態

不得不說,《奧拉星》在這一塊是有巧思的,很快就明白了新老玩家到底想要看啥。

既然當年玩的時候是小朋友的那批人,現在都長大了,那該整點大人才能看的東西了......

左下角這隻纔是本體

小時候給大夥做兒童遊戲,長大了給大夥整澀澀擦邊,這何嘗不是陪伴玩家成長。

最離譜的一點,是它沒有條件也要給你創造條件,通過對男亞比進行“性轉”來出美少女皮膚。

這是《奧拉星》裏的帝王龍,男的:

而這是官方給帝王龍出的另一套皮膚,類似的性轉皮單就帝王龍一個亞比就出了好幾套:

原圖尺度太哈人了

這下明白爲啥奧拉星16+遊戲了,感覺你讓現在的小孩哥玩這個屬實是有點不合適。

同時期主打青少年市場的《奧奇傳說》、《西普大陸》和《洛克王國》,基本上也都往這方向靠攏了:

《奧奇傳說》

《西普大陸》

《洛克王國》  在這裏簡直是清流了

考慮到這些遊戲裏面最晚上線的都運營十多年了,活到現在就算是一件幸事。

能夠與時俱進地跟上現在玩家的需求和審美,遊戲本身是否和大夥記憶裏的一致,我想也沒有那麼重要啦。

畢竟,誰還沒有個喜歡的二次元紙片人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