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小白买笔记本,怎么不踩坑!

  

对于学生党和电脑小白来说,购买笔记本电脑时往往会被复杂的配置参数弄得晕头转向。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购买笔记本电脑最关键的两个配置——处理器和显卡。

(后面还有显示器的讲解和外接显示器的教学)

让你轻松看懂参数,避免踩坑。

  处理器

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主要来自英特尔酷睿和AMD锐龙。英特尔酷睿系列大家比较熟悉,有经典的i3、i5、i7和i9。但当看到一串数字加字母的名称时,就需要仔细分辨性能强弱了。

英特尔处理器根据性能主要分为四个系列

U:Ultra Low Power

代表超低功耗,一般用在长续航的轻薄本上,但性能较弱

P:Performance

P代表性能功耗比U系列更高,性能也更强一些

H:High Performance

 H代表高性能,功耗更高,常用于很多全能本和游戏本中

HX:High Performance Extended

代表高性能拓展,是性能最强的旗舰版本,为高性能游戏本首选。

  在这四个系列中,又根据不同的价位分为i3、i5、i7、i9四个档位。

比如i7 - 1365U指的是i7档位的低功耗处理器,其中13代表酷睿13代处理器。英特尔每年会更新一代,数字越大性能越强(在前后缀完全相同时)

同时,在同一代中,所有的P系列都强于U系列,所有的H都强于P系列,绝大多数HX强于H系列,但也存在部分个例。

所以不能单纯迷信i9 > i7 > i5 > i3。♥

 

随着AI时代的到来,英特尔还推出了以Ultra命名的系列,如Ultra 5、Ultra 7、Ultra 9等,命名规则和之前类似。

 

AMD锐龙处理器级别划分类似英特尔,也分为四个系列:U、H、S、HX。不过其命名相对复杂,R几后面的第一位数字代表第几代锐龙处理器,但有时不同命名的处理器性能可能相同,只是换皮版并提高了一点AI算力。

 

如果是没有独显的轻薄本,AMD的核显性能更强,优先考虑AMD锐龙R7处理器,可以应付轻度的游戏需求。如果是游戏本和全能本,追求游戏生产力等需求,则推荐英特尔,其兼容性和稳定性更好,英特尔核显对于视频的编码能力也更强,剪辑视频更有优势。

1K吃CPU,2K以上吃显卡

如果把CPU比作工头,显卡就是小弟,二者搭班干活,显卡每计算完一帧画面都要跟CPU汇报。在低分辨率时,显卡工作量大,需要频繁与CPU交流;分辨率提高到2K、4K时,显卡工作量逐渐增加,减少了与CPU的交流,CPU相应地也变得轻松。

(还听不懂?没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你干的活越多,你的老板越轻松。)

 


 显卡一般分为集成显卡、核心显卡、独立显卡。

集成显卡

满足一般应用需求,一般无独立显存,使用系统内存。

(快淘汰了,不推荐)

核心显卡集

成在CPU上,本质是集成显卡但性能优于传统集显,具有低功耗、体积小的优势。

(部分高端游戏本可换此类型的显卡模块)

独立显卡

插在主板接口上,有单独显存,不占系统内存,技术领先,显示效果和运行性能更好。

(但低端入门级独显不一定比核显好)

目前笔记本上的独显基本是英伟达一家独大,最新的是RTX 40系列,如RTX 4090、4080、4070、4060等,数字越大性能越强。还有上一代30系显卡和更早的20系显卡。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选择3060和4050就够了,可以高画质畅玩各种网游,也能应付大部分1080P画质的3A游戏。如果玩3A游戏偏多,可以考虑选择3070和4060,大部分2K画质的3A游戏也没问题。当然,预算充足追求更高画质,4070以上体验会更好。

显示器

1. 尺寸:不用说,肯定是越大越好。

2. 分辨率:办公或看电影可选2K,玩游戏若无3080显卡,选1080P。

3. 刷新率:普通玩家144Hz足够,不必追求更高刷新率。因为人眼最高能识别出的刷新率在60Hz - 144Hz之间。

(如果你是Faker,对不起当我没说)

4. 面板:游戏玩家可选TN面板(响应速度快),看电影选IPS面板(可视角度广、色彩好,会漏光),VA面板更便宜但拖影严重,玩曲面屏可考虑。若不知道怎么选,就挑贵的。

部分学校可能不让带台式电脑,如果想让笔记本有台式电脑的感觉,可买高性能但屏幕较差的笔记本,再拿多出来的钱再外接屏。(我同学就是这么干的)

以下是笔记本连接显示器的详细步骤

1. 查看接口类型:首先,确定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分别具有哪些接口。目前笔记本常见的接口有 HDMI、DP、Type-C、VGA 等。其中 VGA 是老一代笔记本使用的接口,输出性能较差,现在已不太常见。

2. 查看显示器接口:主流显示器大多带有 HDMI 和 DP 接口,部分甚至包含 VGA 接口。可以查看显示器的参数图或观察其背面接口来确认。

3. 购买转接线(若需要):

- 如果显示器和笔记本都带有 HDMI 接口,直接使用一根 HDMI 连接线即可。

- 如果显示器支持 HDMI 接口,而笔记本只有其他接口,就需要用到转接线或拓展坞。例如:

- 有雷电接口:选用 Type-C 转 DP 的线,在帧数和性能上会有所提升。

- 没有雷电接口:选购 DP1.4 或者 HDMI2.1 及以上的线。

4. 连接笔记本与显示器:使用连接线连接显示器和笔记本后,按 Win+P 设置输出模式。按下 Win+P 后会出现相关选项。

各模式的功能如下

- 仅电脑屏幕:只显示笔记本屏幕的内容,显示器关闭。

- 复制:笔记本和显示屏显示一样的内容。

- 扩展:笔记本和显示屏显示不一样的内容,可设置一个主屏和一个次屏,实现软件双开等功能,此模式适合工作人群使用。

- 仅第二屏幕:只显示显示器,笔记本屏幕关闭。可让电脑变为 4K 电脑(假设显示器是 4K 的),该模式适合游戏玩家,相比双屏显示对显卡和内存的要求更低。

此外,若笔记本电脑没有自动检测出显示器,则需要手动检测。具体操作为:按“win+i”键打开系统设置,选择“系统”→“显示”→“检测”,然后在投影选项卡中进行设置。


在设置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分辨率设置:如果系统可选的刷新率低于显示器刷新率,一般是因为笔记本电脑输出接口、线材或者显示器输入接口的带宽不足。可以尝试更换带宽更高的线材和接口。

- 笔记本合盖后单独使用外接屏的设置:对于 Windows 笔记本,去设置里搜索关闭盖子选项,将其设置为不采取任何操作即可(不同型号的笔记本、不同的系统可能略有差异,以实际为准)。

同时,建议优先考虑视频线直连以及显示器厂家自带的转接线,兼容性会更好,其次再考虑使用拓展坞进行连接。而由于现在 USB Type-C 口转 HDMI 或者 DP 接口的转接线质量参差不齐,所以除显示器厂商自带的转接线外,第三方转接线建议放在最后考虑。对于配有多个 HDMI 接口的显示器,优先选择与 DP 接口相邻的那个;对于配有多个 DP 接口的显示器,连接任一 DP 接口效果相同(此情况仅适用于泰坦军团显示器)。

不同接口及转接线的特点如下

- HDMI 线:是最常见的连接线之一,支持音视频同步传输,兼容性好,适用于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

HDMI 线有多个版本,如 HDMI1.4、HDMI2.0 等,不同版本支持的分辨率和刷新率有所不同。

- DP 线:在支持更高分辨率和刷新率的显示器上表现更佳。如果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都支持 DP 接口,使用 DP 线可获得更好的显示性能。

- DVI 线:虽然逐渐被 HDMI 和 DP 接口取代,但一些旧型号显示器仍使用该接口。若显示器支持 DVI 输入,可使用 DVI 线进行连接。

- VGA 线:只能传输视频信号,不支持音频传输,且画质相对较差,用于一些较老的只支持 VGA 接口的显示器。

- Type-C 转接线/拓展坞:若显示器有 Type-C 接口,笔记本为全功能 Type-C/雷电接口,可使用双头 Type-C 线;若显示器无 Type-C 接口,则使用 Type-C 转 DP 线。此外,若电脑接口不够用,可使用 Type-C 扩展坞衍生出多个接口,如 USB 口用于接 U 盘、鼠标等,里面的 HDMI 口还可接显示器。

在选择转接线材时,需考虑笔记本和显示器的接口类型、分辨率和刷新率需求,以及显卡的支持情况等因素,以确保能够获得最佳的显示效果。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