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百八十天EA的《牧野之歌》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很久之前我就聽說過這款國產種田遊戲,482天過去,《牧野之歌》迎來正式版本,加量不加價,同時開啓新史低,在線人數得到近七倍猛漲。我自認爲對種田遊戲並不感冒,但還是在短短三天玩了十多個小時《牧野之歌》。

《牧場之歌》首先展現出來的背景太像一篇經典“扮豬喫老虎”網文的開篇:拯救世界的人類英雄選擇了隱居,按照網文慣例,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些小嘍嘍來招惹主角,然後主角出山大發神威。但《牧場之歌》卻並沒用這種發展方向,主角沒有受到任何干擾,真的安心當上了一位農場主,雖然戰鬥能力爆表,但遊戲中完全沒有戰鬥內容,這依然是一部純正的種田休閒遊戲。

一切的開始

說是種田遊戲,當然不止種田。《牧野之歌》較之大部分種田遊戲有着更多的玩法,這裏有畜牧養殖、釣魚、伐木、採礦,甚至是探索地下世界。同時這也是一款社交系統相當豐富的遊戲,主線任務、支線任務、委託也大部分沒有時間限制,玩家因此不必被任務所束縛,自由度比較高。

《牧野之歌》的種田系統算是比較簡單的那一類,並不會用施肥、除草這些步驟,玩家需要做的就是:耕地—播種—澆水—收穫(播種和澆水可以反過來),農作物的收穫週期一般都很長,平均六天左右。玩家每日通常安排就是早上六點起牀,在農場澆水,能收穫的則收穫,售賣放在農場前的箱子裏即可,第二天會有人來收購,這種非即時售賣也很有體驗感。完成這些工作後便可以坐“豬豬快達”車前往小鎮,與村民們打好關係,做做任務。

這場大雨讓我不用澆水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在小鎮的鐵匠鋪處升級工具,耕地、澆水、收割、伐木、採礦等等工作都會一次只進行一格或者威力較小,升級後的鋤頭可蓄力一次耕三格,再升級後則更強。田裏的農作物有時也會產生變異,生長出售價更高的變異作物;玩家在小鎮也可以找到村民的自家地偷菜,相比家裏收穫週期那麼長的各種農作物,可以說是美滋滋了。

偷菜偷菜

我認爲《牧野之歌》除了種田之外的第二大亮點就是,相當成熟的社交系統,也就是村民好感度系統。每日打招呼雖然增加的好感度很少,但也不可忽略;給村民做任務、送禮都能增加好感度。而要想更快提升好感度,玩家可以選擇一種收益與風險並存的方式,及進入村民的心靈空間。在心靈空間中可以尋找話題、聊天、觸摸;需要注意的是越界的話題、回答、動作都會讓其他角色戒備心加重,比如某一次我無意間點到灰絲女祕書的腿,瞬間好感度—15,將我踢出了她的心靈世界。而很有趣的是有時候你誇女角色時,她會說你油嘴滑舌,然後拒絕你,但是好感度實際卻提升了。

好看捏

???

當好感度達到一定等級,玩家可以與角色約會,做出一些更親密的動作,進而談戀愛、結婚。在發展好感度的時候建議玩家注意討口子羅德,無時不刻都在向玩家推銷他的商品,完全是雁過拔毛。

今年火了《幻獸帕魯》、《靈魂面甲》,《牧野之歌》同樣擁有“工具人系統”,而遊戲中說法比較委婉,稱之爲委派,玩家可以使喚其他人進行探索、建造、託管等工作,當然也要爲此付出金幣。

猛猛睡

《牧野之歌》中能活動的無語主要爲農場+小鎮+後山+地下世界,地圖大小適中,npc數量適中,玩了幾個小時後我也基本知道了各種店鋪的位置以及npc的位置。遍佈地圖的各種“豬豬快達”站讓行動極其方便,當然跑路也可以增加耐力,越跑越強。

雖然已經是正式版本,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 場景記載時間很長,進入遊戲、變換場景時明顯感覺到不夠流暢。
  • 地下世界探索比較單調,可以設計得更有趣。
  • 人物建模實在一般,角色猶如大頭娃娃,當然也有部分角色比較好看,看久了也能勉強接受。廠商目前在投票進行頭身比改動,希望改動之後人物更加協調。

一言難盡

我對《牧野之歌》的總體評價是相當出色的國產牧場模擬遊戲,新史低加持下性價比也十分高,輕量化的種田設計+優秀成熟的社交系統是兩大亮點,一些小缺點並不影響玩法的有趣,喜歡種田遊戲的玩家可以考慮嘗試。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