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和父母起矛盾,因爲父母說他們拿自己給的生活費買遊戲,我們先以父母的視角分析一下。
可能性1:買遊戲玩(先說遊戲),父母看到買遊戲,第一反應是什麼:是玩遊戲影響學習,我們學校很多人課都不去上,他們不是買遊戲,是玩王者買皮膚,打巔峯賽衝分,我班裏好幾個王者百星,不上課,次數多了被學校處分。老一輩第一印象,花錢買遊戲,玩遊戲是影響學習的,玩物喪志的。
可能二:花錢,老一輩認爲玩遊戲不花錢,你爲什麼要畫這個錢,爲什麼要給遊戲公司掙錢?我父母是這個思想觀念:首先雖然他們年齡大了,但是我父母讀大學,以及工作後,看到過室友,朋友玩過影碟機遊戲,馬里奧什麼的這些基本的也聽說過,也就是說他們知道買影碟機看光盤玩遊戲,都是要花錢的,這是正常的娛樂方式。有的父母沒有接觸過,所以說不知道,認爲玩遊戲不應該花錢,花錢就是不好的,遊戲也是不好的。
然後我以一個學生的觀點分析
分析1:我不影響學習,我也要娛樂方式。娛樂方式裏面玩遊戲最省錢了,旅遊花費多少錢?有的人喜歡看漫展,搞cos(我完全不懂,但是我知道很花錢),玩遊戲低這幾個一等了嗎,沒有,是平等的。舉個體育的例子,我知道的,乒乓球,底板要300,400,一塊膠皮60,70(每一面),膠皮還是消耗品,你要買洗滌劑,打得多的話一般一年一換,要請教練輔導,160一小時,這也算是娛樂,遊戲是最省錢的。所以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玩物喪志,玩遊戲不要影響成績。
分析2:買遊戲也知道等待史低,折扣,不要買限時原價的東西,也不是天天買。你一個學期花400,我覺得也正常,有的人遊戲買了覺得不好玩退款,我絕對不這樣,我有審美的,不衝動的,真的很喜歡很喜歡,可以買,那就堅持打完不會考慮退款。你偶偶買一次,影響你家庭生活質量嗎?不影響的吧。
最後說下我家庭的教育方式:這個錢給你的生活費,不能超支,這個是考驗我生活成本的預算,要記賬,有一本賬本,說明各個開支的金額,如果真的有超支,比如同學聚餐,父母看過後也會給我錢,這個是合理的。你偶偶買一個遊戲不影響什麼,不能說明生活方式有什麼問題,這也是你生活的方式罷了。不能搞愧疚教育,花了錢,你要有爽感,而不是愧疚,你又不是亂花,你愧疚什麼?父母教育我要好好學習,好好喫飯,錢給我肯定夠的,剩餘的錢,可以攢起來,或者其他花費,都是我自己處理,因爲你一個成年人,應該學會如何花費金錢,父母也尊重我花費的選擇。別人經歷過的,你也可以經歷一下,別人能夠買遊戲玩,你又不是玩不起,你不能買一個嗎?(羨慕是一種痛苦的情緒,讓人自卑,讓人丟掉尊嚴)這樣你也多得到一種體驗,你也知道這個遊戲是什麼平臺的,怎麼買,這些都有價值的,都是一個體驗,這也是自尊心教育的一個過程,不是愧疚教育(一直在父母的監管之下,幹什麼都覺得對不起父母)。
警告一下:不要去玩氪金抽卡的,獎池的,那些有消費陷阱的,這些大家應該能自己把握(比如看我的名字:有大小月卡和卡池)。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